大陸、歐盟、東亞、新全球化

報社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大陸與歐盟於2020年終,完成歷時7年共35輪談判,簽訂《中歐投資協定》(CAI),這是北京繼11月與日、韓、東協紐澳簽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後,經貿外交再下一城,穩住因「川普主義」受創的多邊經濟體系,亦證明「逆全球化」並非現實美國總統川普掀起對陸貿易戰、帶隊脫鉤中國、重返保護主義路徑,未得到各國支持。

大陸經濟崛起,舊貿易規制已無法應對新局勢所衍生的諸多問題,新冠疫情蔓延,全球陷入生產效率及經濟效益衰退風險,各國政府抵抗風險能力降低。各國不分左、右翼,紛紛掀起「反全球化」民粹浪潮,綁架各國選舉與決策,迫使主政者不斷加碼保護本土製造業、驅逐或限制移民及針對特定國家掀起貿易戰,其中以美國爲甚。

冷戰結束後,鄧小平啓動對外開放政策,大陸已成爲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美國卻在捲起「反全球化」浪潮後成爲國際秩序及霸權挑戰者。陸、美對立,全球面臨「新冷戰」風險,但21世紀格局迥異於20世紀美、蘇冷戰時代,東西方世界涇渭分明,21世紀各國出現經濟與安全利益分殊現象,如日本、歐盟雖爲美國的安全盟國,經貿上卻難與大陸脫鉤斷鏈,以歐盟爲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貿易萎縮15%,陸、歐貿易卻逆勢成長2.6%,大陸市場對歐盟彌足珍貴。

RCEP及CAI的簽訂,說明新冠病毒及民粹勢力猖獗,並未侵蝕全球化根基,大陸趁勢在川普總統大選失敗後的政治混亂中,與日本、東協及歐盟合作,大力反擊「川普主義」給全球經貿造成的失序,破除川普要求各國選邊的脫鉤。

正如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所認爲,全球化在制度安排上確實有脆弱的一面,但不能因此低估非西方世界或開發中國家等廣大潛在受益者對全球化的擁護,不可低估支撐全球化運作的各種機制韌性。全球化遭「川普主義」逆襲,但不會戛然而止。

RCEP及CAI簽署後,大陸將取得更有利的位置,與東亞歐亞大陸共同形成新貿易規則,共同捍衛全球化,拉住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修復因新冠疫情而受損的中國形象。「逆全球化」不具現實性,全球化處於演進階段,而非逆退,其間大陸將參與全球化規則與路徑的修正及建構,這是大陸對世界秩序公共財的提供,而非如《紐約時報》所言「習近平推動中共特色全球化,讓世界遵守中國規則」。

川普主政美國4年,退羣成癮,敗選後的11月22日仍臨去秋波退出《開放天空條約》,該條約爲1992年北約與俄羅斯簽署之允許相互偵察對方軍事設施,以建立互信的重要機制,德國對川普此舉不以爲然,決定續留條約。川普爲實現「美國第一」,極大化美國的利益,卻忽略盟國的想法,美國開始付出代價。德國外長馬斯指出,即使拜登入主白宮,惡化的美德關係難以恢復到從前的狀態。《中歐投資協定》底定,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至爲關鍵。

川普任內傷害盟國紀錄不勝枚舉,因而創造大陸與歐盟、日本等美國盟邦拉近距離的機會,拜登想力挽狂瀾,但川普的戰略收縮與退羣多邊機制已侵蝕「美國治世」,讓歐盟在世界秩序重構過程中,得到更佳的發言地位。歐盟不會錯失川普送上的機會,與大陸合作提高歐亞大陸經濟板塊在全球的地位,此爲未來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亦可爲未來與拜登政府談判《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創造籌碼

展望2021年全球貿易,雖不易脫離新冠疫情威脅,但可望在大陸、歐盟及東亞合力建構的多邊自由貿易機制下,避免走向保護主義招致的全球結構性衰退,此爲大陸與東亞及歐盟國家攜手將世界帶回「全球化」,落實習近平所言「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的多贏,而非迫使他國按大陸規則行事。

大陸與西方存在來自價值觀的貿易衝突,但誠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所言,理想主義者不能壟斷道德價值,現實主義者亦須體認理想是現實的一部分。RCEP與CAI將助力大陸在開放中繼續進步,只要繼續開放,內在機制將促動北京更開放,只要繼續開放,即能避免陸、美「註定一戰」,臺灣也可以有較好的生存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