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北京人在臺北的「最感受」

東西南北走透透。(作者提供)

4月27日下午1點,中國國際航空公司CA186的空客333寬體客機,在臺北桃園機場斑駁的跑道上轟鳴着拔地而起,衝向藍天,飛回細雨綿綿的北京。至此,本尊歷時6年零8個月的臺灣家屬身份,正式劃上了句號。

1998年6月28日,應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的邀請,隨文化部交流團首次踏上祖國的寶島。以後又分別於2000年、2001年和2011年去過三次。幾次交流活動時間安排都很緊湊,都是圍着臺北、臺中和高雄幾個城市轉。

2011年下海,訪臺機會大大增多,組織團組參加臺北電影節、安排文化團體巡迴演出、中國歌曲排行榜大會落地臺北、護送西安財神爺祖靈和長島宋代媽祖金身巡安寶島等,大概每年會有四次。雖項目不同,但受限於時間,每每也是行色匆匆。

2015年8月31日,我家戶主派駐到臺灣地區工作,辦公地點設在臺北市最繁華的信義區。作爲資深家屬,我辦理了隨任手續,順利拿到兩岸分別頒發的多次往返簽註,從此開啓了常來常往,東西南北走透透的寶島之旅。

陸企辦公大樓。(作者提供)

從基隆海風陣陣的野柳,到恆春豔陽高照的鵝鑾鼻;從坍塌不斷的中橫公路,到雲霧繚繞的梨山行館;從親情溫馨的小確幸,到悠遠樸實的廟會民風;從中元節家家戶戶焚香燒紙,到萬人空巷的媽祖巡臺……

特別喜歡用腳步丈量臺北。出行前查閱地圖,掌握好方位,就開始邁開雙腿。不管是景點還是飯局,基本都是步行。2015年10月26日這一天,絕對堪稱經典,我用32.63公里的步數,牢牢把持了微信運動排行榜的封面!

最宜居的是臺北生活圈,城市不大,應有盡有。每次到訪,都會靜靜地穿行於陌生的大街小巷,細心去觀察品味這裡的日常生活。幾十年來,我的足跡遍佈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平心而論,臺北是中國最適合居住和養老的城市。

最適應的季節是夏天,一個堂堂北方漢子,卻熱衷於每年七、八月間到臺北避暑。白天一般是在二樓健身房裡,獨自運動並快樂着。待驕陽退去之後,室外便自會有習習晚風吹來,此時或外出尋覓美食,或路邊享受咖啡,或公園攜手漫步,或雙雙泳池戲水……

最陶醉的是大安森林公園,臺北市區最大的綠肺,五冬六夏一片蔥綠。每天漫步其間,茂密的植被,棲息的水鳥,嬉戲的松鼠和三三兩兩閒散的市民,構成了一幅幅風光和美的靜謐畫面。

最鍾愛臺灣大學的運動場,藍色的橡膠跑道減緩了腳部着地的衝擊,感覺非常舒適。尤其是雨季時節,時有時無的濛濛細雨飄然而至,水霧忽大忽小地掃過臉部,溼潤的空氣細裹着周身,即使沒有女盆友貼身發嗲,也灰常灰常浪漫。

臺灣大學體育場。(作者提供)

最鐘意臺北的室內游泳池,各大學甚至中學都有,重點是人少!泳道空!收費低!這裡的門票相當便宜。離家最近的龍門國中,不算年卡和次卡,單遊一次才收100臺幣。不建議去飯店的游泳池,面積小不說,多是露天,溫度不可控。

最欣賞臺灣街邊小吃,既乾淨又便宜。在新生南路三段的一個滷肉飯餐位落座,聽老闆娘的口音:是大陸人?大陳島的,1959年隨父親坐漁船到的臺灣。嗯?年頭不對,大陳島撤退是1955年。哇,你們是嚮往資本主義,偷渡耶!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作者提供)

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對一江山島發起渡海登陸作戰,經過10個小時激烈戰鬥全殲國軍,大陳島失去外圍屏障。2月9日,由美軍第七艦隊132艘、臺灣27艘艦船組成船隊,撤離大陳島上的國民黨軍隊,同時拉走大陳島居民14483人。

不知道爲啥,反正是爸爸駕着條漁船就過來了,在臺北做了幾十年的滷肉飯。說着,老闆娘免費給我加了一大勺菜。回過浙江嗎?沒有,一直沒跟家鄉聯繫過。你的滷肉飯爲啥比別處便宜呢?附近的孩子很多是單親家庭,家長沒那麼多錢。

最喜歡聽臺灣美女說話。科學家聲稱,每天看美女幾分鐘,有益身心健康。我這人不大好色,但特別相信科學。臺灣美女會捯飭,打扮得恰到好處,真羨慕臺灣男人常年有眼福。可我更喜歡小女孩的嗲式發聲,養耳且養神兒。

最留戀臺北的騎樓,東西南北沿街排列,即遮烈日又避風雨。我日常出門基本不帶雨傘,反正也是閒人一個,沒有什麼天塌下來的急事,雨大了就在屋檐下暫避,頂不濟轉身兒進個小店逛逛,不一會兒就會風調雨順了。

最摸不着規律的是紅綠燈。讀數五花八門,隨心所欲。寬闊的馬路上,綠燈一亮,只有49,你必須加快步伐腳不停歇緊趕慢跑快速通過。但凡稍一遲緩,保準把你撂在半道上。而僻靜的弄堂小巷,總共不到三米寬,竟然能閃70下,讓你等到地老天荒。

最不平整的是街邊的無障礙車道,高低起伏上上下下,想來是住宅商舖私有,各家都自己設計搭建,門前高低沒有統一標準,裝飾五花八門。等到要考慮行動不便人士出行方便時,早已是既成事實,政府只好用水泥湊合找齊坡度,實爲無奈。

最不能承受的是空調,硬是能把夏天搞得周天寒徹。像我這樣一個經歷零下三十度嚴寒,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北方硬漢,竟然也連連敗陣,沒帶外套不敢出門。刻骨銘心的一次是在莫宰羊吃羊肉爐,不幸穿的是T恤和短褲,凍得我從此懷疑人生。

最複雜的是公車的乘車刷卡規則,有的要求上車刷,有的讓下車刷,也有上下車皆要刷。搞得你上車前就要老眼昏花緊緊盯着一晃而過的標示,唯恐錯過上車露怯。大概是強大的意念傳導,如今臺北公車已經一律改爲上下車都刷卡了。

乘坐公車時要在路邊提前招手示意,否則司機很可能呼嘯而過,我就遇到過這種尷尬情況。一次去桃園機場,計劃搭公車去行天宮轉乘機場大巴,站臺旁等了半天,沒有一輛車停下來。好在能細心觀察,有樣學樣,立馬見效。

這裡的公車到站時,底盤會向站臺一側降低傾斜,方便乘客上下車,很人性化。可車子一啓動,司機就猛踩油門大力加速,到站也是急剎車,乘客稍不留神可能就一個趔趄。要在北京,早就有人挺身而出了,可這裡的乘客均欣然接受。

登上公交車,你可不要天真地以爲它每到一站都會主動停,錯!乘客要隨時保持清醒狀態,到站前,記着及時按下停車鍵,通知駕駛員有乘客要下車。否則,格拉勿論。不過車上的停車鍵倒比比皆是,擡手可及。

最莫名其妙的是各類文物收藏大咖,藏品豐富多彩,良莠不辨。一個個用匪夷所思、破綻百出的小兒科低智商故事,娓娓道出各自省吃儉用、艱苦奮鬥的發家史,然後臉不變色心不跳地開出天價,一心要回饋給祖國政府和人民。

最匪夷所思的是圓明園十二生肖彩色全身銅像收藏。衆所周知,獸首銅像原爲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頭部爲銅,身軀爲石,雕刻精細,堪爲國寶,目前仍有蛇、羊、雞、狗、龍首下落不明。他卻說是自己從歐洲尋尋覓覓挖寶回來,你敢信嗎?

最討厭看臺灣電視,所謂新聞,屁大點事能車軲轆話得逼得絮叨你一整天,隔夜還能再餘音繞樑。更有政論節目裡的一衆表演大仙兒,每天山南海北圍繞各種話題口沫橫飛聲嘶力竭,可以把胡說八道信口雌黃井底觀天鼠目寸光演繹到極致。

尋訪民俗文化。(作者提供)

最愛看光天化日下的黑道聚會,臺北福德宮道場的大棚裡熙熙攘攘,三百臺子座無虛席,主桌周邊食客一色的黑西裝白襯衣,一衆齊刷刷的板寸端莊肅穆,十人一組目不斜視不苟言笑小腰板兒倍兒直……旁邊,披黃色雨衣的警察,慵懶地斜倚在凳子上玩手機,地上架着攝像機在蒐證中。

最低調的是偶爾參加個在臺灣的陸資企業聚會,每次都蔫不唧兒地悄然落座在無名無姓無單位的三無位置,桌簽上僅顯示爲「家屬」。在這裡,通常的理解就是「蹭飯人」,你只要老老實實不言不語悶着頭混吃混喝,準沒人攆你出去,保不齊還能享受到個把次敬酒。

若干年後同事派駐臺北,意外發現這個場面,極爲震驚和心痛。我淡然道:算了算了,哥退出江湖隱名埋姓,已經低調慣了。還是姆們自家人理論站位高,執行力強,他堅持原則撥亂反正,果斷採取措施迅速糾偏。「這是我們的主場!」(賀瑋/大陸退休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