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30歲臺灣北漂的尷尬境地

買房大陸年輕人繞不過去的話題。北京上海與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中新社

身爲一個已經三字頭的女青年,研究生時期近六十個同學裡只剩不到十個沒有結婚,所以我們沒有結婚的可以抱團取暖。兩禮拜前難得找了那時的臺灣同學吃飯,他跟我一個德行——不好好學習、碰到不喜歡的工作就換、心理年齡約莫二十歲。

久別重逢,我們先互相問了三個問題:你要不要買房啊?以後想不想生孩子啊?現在賺多少錢啊?這三個問題確保我倆仍然在「同一陣線」——不買、不想,同樣都拿着身爲傳媒行業該拿的、比理工科少一半以上的薪資

確定我倆仍在同一個陣營後,我們才繼續就更高深的議題進行討論——你還在那家媒體公司做兩岸新聞啊?做挺久了啊。臺灣每天就是那些事情多無聊啊!

我發現他真的像個局外人,用完全「臺灣之外」的角度、像大陸人一樣看戲似地看着海峽對岸發生的各種大戲。那天我倆吃完飯,一起走回地鐵站的路上,我止不住地記起以前剛入學北大時,跟他吐槽的各種大驚小怪。

「你說校門外烤串攤的新疆婆婆賣的羊肉串真可能是老鼠肉嗎?爲什麼食堂裡的面和飯我永遠只能吃三分之一,北方人的身體構造和我們是不是不一樣啊?」

時光冉冉,我們這代臺灣北漂也三十歲了。我們處在一個有趣尷尬的境地。四五十歲的「上一代」臺灣北漂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臺幹,活在臺灣人圈子裡怡然自得。他們的小孩可能在上海深圳唸書,但仍然買臺灣食品跟科技園區裡的臺灣人一同吃飯,在大陸自己打造自己的臺灣人小天地。而我們的下一代人呢?

什麼叫臺幹?我們只知道996。

我們這些說小不小、但在其他臺幹看來「還很小」的三十歲北漂臺灣人,望着上代人吃點肥肉、看着下代人在百度和阿里搶實習崗位,自己雖在北京混到了勉強算中間小主管的職位,但也時時緊張迷茫。

剖析自己和身邊的臺灣北漂朋友,發現我們在外表上、思想上逐漸逐漸成爲一線城市小資上班族樣貌。但有一點不太一樣。

30歲的臺灣北漂,對於「在北京混得還行吧」的門檻,比30歲大陸北漂低一些。

30歲,怎樣算是「及格」?我和身邊幾個損友標準是:文科生的話一萬多兩萬初人民幣月薪也算可以了吧,自己租一個小房子養只貓,可以自由喝酒和買肉吃,簡直完美。

跟大陸同事講這個標準,他睜大眼睛租房?你不買啊?在他看來,沒有買房,租間房子哪叫「及格」,分明是食物鏈最底層

在北京的大陸民衆對買房有很深的怨念。我自詡是一個很地道的北京居民,成天抱怨賺錢太少花錢太多空氣太糟餐廳太貴。許多時候我感覺自己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有時候又覺得莫名其妙。

比如,打車時有時候滴滴師傅會閒聊一下,他們會問以下幾個問題——你在北京多久了?哇,這麼久啦,你三十啦?你住的這個樓還行啊,這是租的還是買的啊?

租房,那你以後不買房啊?定居北京得買啊!

以前住在舊小區時,隔壁的大爺也曾問過,你們這些女孩都不小了,還住羣租房呢?

(關你屁事啊!!!)

臺北,如果你30歲能有五六萬臺幣的月薪已經很不錯了,更不會有人進一步詢問「你房子租的還買的?」再看看我這些混在北京的同齡臺灣朋友,只有一個因爲結婚買了房,買的還不是北京,是東北。

「誰買的起北京的房啊?」若講買房,30歲的臺灣北漂會翻白眼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你們真是不懂,果然還是臺灣人嘛。但是得強調,除此之外,在很多層面我真是被北京帶跑了,與大陸同齡人無縫接軌。這尤其體現在回臺灣與親朋好友見面時。

在北京待着這些年,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對金錢的概念。我個人沒有多少資產,但是老覺得自己也是見慣世面的成熟女人。

比如閨蜜驚歎,某某老同學現在一個月掙十萬臺幣,簡直人生贏家。我都會剋制住自己討人厭地回嘴,唉喔我某位同事是拆遷戶名下北京四套房子咧。

地道北京居民如我,跟同齡的臺灣朋友聊經濟與收入議題,常常會感覺自己像是某位刻薄壞心眼的上海太太,拿着咖啡微笑聽你講話,卻在內心翻了白眼,唉喲這樣就富啦?真是沒見過富的咧。(當然,我本人也沒見過富的)

而且我也發現,年近三十(或三十多歲)的大陸朋友買起東西,老是輕描淡寫說一句「小几千吧,還行」,害我現在也學會了這句話,「小几千吧,還行」,然後在內心捶桌子——幾萬臺幣啊,你們這些敗家貨。北京居民的「還行」真可怕。

大陸一線城市的物慾野心與焦慮,再加上北京有比臺北還要深的「你30歲了你就該怎樣怎樣」的氛圍,或多或少影響了邁入3字頭的我們。每次回到臺灣的懷抱,我總會深吸一口氣——終於回到了人人年輕、「我三十歲但我還是寶寶」的美好社會。

北京居民比臺北居民追求更多,要有孩子要有房子要有票子,除此之外還將這份焦慮完美地留給下一代,比如北京國際小學已經開始教法文了。我告訴同事,臺灣近年推崇快樂學習,你們能不能向臺灣同胞看齊?

果斷被鄙視了。「等你有了孩子以後你就知道。」

研究生畢業後這幾年,我至今沒打算在大城市買房,唯一重大的「經濟成就」就是終於能自己住了。雖然是郊區,但對面是商場、旁邊是公園、屋裡能有落地窗,每當心情不好、懷疑自我時就會看着窗外的車水馬龍,然後不斷不斷告訴自己——嗯,至少現在的生活是我在北京從無到有、自己創造的。

想到這裡,又能美滋滋地開三罐啤酒,喝完倒地、迎接明天。(郭雪筠/臺北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