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研發「仿真間諜鳥」 不只「突破雷達」還吸引真鳥

鴿子示意圖。未來的仿生程度,足以把無人機隱藏在真正的鴿羣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大陸在無人機應用領域又有新的突破,已經着手研發「仿真間諜鳥」,可能足以突破雷達辨識,順利潛入敵後或重要據點收集情報,仿生的程度還足以吸引真鳥伴飛。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新型的仿生無人機代號信鴿」,由西北工業大學從2011年開始着手研發,重約200克、翼展約50公分,最大飛行時速可達40公里,最長續航時間爲30分鐘,機上搭載高清攝影鏡頭、GPS、飛行控制系統和衛星通信數據鏈特製的防震顫軟體,可以保證載機攝像頭的成像清晰度

與常見的固定翼旋翼無人機相比],「信鴿」無人機的飛行原理是模仿鳥類翅膀的上下撲動,其機翼撲動機構主要由一對電機驅動曲柄搖桿組成,機翼撲動後同時產生升力和推力,驅動無人機向前飛行,已經經過2000多次的試飛,可模擬自然界中鴿子90%的動作,仿真度很高,以至於經常吸引真鳥伴飛,飛行噪音也很小,在內蒙古上空試驗飛行時,對下方的羊羣沒有任何驚擾,地面上的人也很難覺察到

儘管「信鴿」仍處於初期研發階段,但相關技術不僅能滿足邊境巡邏、反恐偵察等軍用警用需要,也可以用於緊急救援、環保監測城建規劃民用領域,目前已經在5省、30多個單位投入部署使用,未來可能獲得更大規模的應用,市場預期價值高達100億元人民幣(摺合新臺幣462億)。

但是信鴿目前還有一些技術問題必須克服,主要是解決長時間飛行、防強風乾擾、防碰撞、防電磁干擾等方面的能力,下一步還有可能加入人工智能技術,使「信鴿」具備深度學習和集羣智能能力,使其能夠在空中進行復雜編隊飛行、做出自主指令決策終極目標是發展新一代仿生無人機,獨特設計不僅可將電力轉化爲更有效率的飛行動力,同時高仿真效果,再加上羽毛外形僞裝,可以混在鳥羣中騙過雷達系統的偵測,成爲肉眼和雷達都無法識別的中國「間諜鳥」。

其實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應用這類技術的國家,早在1998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提供資金資助一家公司研發了一種「小蝙蝠」撲翼無人機,翼展爲22.86公分,只能向前飛行,之後又研發了「蜂鳥」微型無人機,可以做出飛行、徘徊、懸停、穿行等複雜動作,目前美國的撲翼型無人機已能夠做到指尖大小,可以製造出仿蜻蜓蒼蠅的微型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