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落地應用正在改變雲計算行業的競爭

大模型逐漸在產業端落地,一些新的趨勢變化也逐漸明朗起來。

目前,大模型在產業端落地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進行私有化部署,這種模式的安全性和隱私性較高,但企業需要非常高昂的算力成本;另一種是企業通過公有云+API調用的模式,成本更低,靈活性也更高。在金融、醫療等對安全性和合規性要求較高的領域,一些企業選擇了私有化部署,但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公有云+API調用模式成爲企業使用大模型的主流方式。

這種全新的需求也在改變雲計算行業的競爭方向。

在2024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峰會上,亞馬遜雲科技全球企業戰略總經理Ishit Vachhrajani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沒有云服務,生成式AI是很難被企業採用的。所以,對雲計算廠商來說,以大模型爲代表的生成式AI是一個有利因素,也會讓越來越多企業選擇上雲。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此前也表示,大模型是Game Changer,它會徹底改變雲計算的遊戲規則。過去,雲計算主要賣算力,看速度、看存儲。今天,客戶購買雲服務,是要看框架好不好、模型好不好,而不是僅僅看算力怎麼樣。

大模型帶來的這部分增量市場也成爲雲計算廠商爭奪的重點之一。無論是全球雲計算巨頭亞馬遜雲科技,還是國內幾家雲計算廠商阿里雲、火山引擎、百度智能雲等,都在售賣公有云+API調用的服務模式。

在競爭的過程中,一些雲計算廠商重點在構建更加豐富和開放的大模型生態,以提升競爭力。比如,亞馬遜雲科技通過Amazon Bedrock接入了包括Llama,Mistral,Stable Diffusion等知名的開源模型和Anthropic Claude 3系列模型,以及AI21labs Jurassic,Cohere Command,Amazon Titan模型等閉源的模型。同時,其還在中國峰會上宣佈,中國區將通過SageMaker JumpStart接入百川智能提供的基礎模型Baichuan2-7B和零一萬物提供的基礎模型Yi-1.5 6B/9B/34B。而阿里雲百鍊平臺上,也匯聚通義、百川、ChatGLM、Llama系列等上百款國內外模型。

Ishit表示,對企業客戶來說,選擇哪一個基礎模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企業通過API調用,可以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技術框架去評估每一個模型,來選擇最合適自己業務的模型。

據界面新聞了解,Amazon Bedrock中的模型評估功能,支持公開標準及企業自定義標準,可以幫企業基於測試集在幾個小時之內快速分析和比較多個大模型,評估模型在關鍵指標上的表現,從而選擇最適合其應用場景的模型。

另一方面,雲計算廠商也在通過降低企業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和門檻,來吸引更多企業上雲。

近期,通義千問、豆包等大模型都通過降價降低企業客戶使用門檻。其中,通義千問和豆包把主力模型的價格降低了一個數量級,文心大模型把兩款模型API免費開放。同時,阿里雲今年還把全線雲產品售價下調,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降幅達55%。

阿里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此前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共雲的技術紅利和規模效應,帶來巨大的成本和性能優勢。即便是同樣的開源模型,在公共雲上的調用價格也遠遠低於私有化部署。以使用Qwen-72B開源模型、每月1億tokens用量爲例,在阿里雲百鍊上直接調用API每月僅需600元,私有化部署的成本平均每月超1萬元。

隨着企業使用大模型成本的降低,按照他的預計,未來大模型API的調用量會有成千上萬倍的增長。

而從大模型的競爭來看,大模型和頭部雲計算廠商深度綁定的模式也越來越主流。在國內市場,阿里、字節、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大廠都採取了自研大模型的路線,自研大模型和自家雲計算服務深度綁定,同時一些平臺也支持更多第三方大模型的API調用;在全球市場,亞馬遜雲科技通過投資和Anthropic深度綁定,微軟通過投資和OpenAI深度綁定。這種模式也讓大模型逐漸成爲幾家互聯網巨頭之間的遊戲。

目前,國內雲計算行業的格局正在重構,一個新趨勢是IaaS+PaaS的市場集中度逐年下降。這對於各家廠商來說,是挑戰和機遇共存的時期。

IDC最新發布《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3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IaaS前五市場份額總和爲70.8%,市場集中度同比下降2.0%。PaaS市場份額總和64.9%,市場集中度同比下降1.5%。IaaS市場中,阿里雲、華爲雲、天翼雲、騰訊雲和移動云爲市場排名前五。PaaS市場中,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AWS和中國電信爲市場排名前五。

不只是國內幾家互聯網大廠在公有云+大模型API調用上投入更多資源,亞馬遜雲科技也在中國市場進行更多投入。即將上任亞馬遜雲科技全球CEO的Matt Garman在2024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峰會表示,中國是亞馬遜雲科技全球最具戰略重要性的地區之一。而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總裁儲瑞鬆稱,亞馬遜雲科技目前在中國的業績穩步增長。

一位國內雲計算行業從業者表示,企業上雲之後再更換雲服務商的成本較高,所以雲計算廠商即使短期之內不賺錢也願意先把客戶吸引過來,而現在正是雲計算廠商爭奪大模型企業客戶的關鍵時期。

Ishit也談到,亞馬遜雲科技在追求利潤上應該秉持一個更長遠的觀點。其當下的宗旨是幫助客戶解決他們的問題和挑戰,如果能做到這兩點,業務利潤自然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