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想瘦才能真正瘦 問題是:大腦爲何不懂你的心?
明明做了很多運動又控制飲食,爲什麼體重、體脂還降不下來?新陳代謝醫師點出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
爲了內在健康也爲了外在分數,瘦身早已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全民運動,無論採用哪種減肥法,生酮、低糖、斷食、少吃多運動…,有人成功有人失敗。總歸一句,瘦身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您有想過爲什麼嗎?是意志不堅,總管不住嘴?是惰性堅強,運動只有三分鐘熱度?這些都只是表面上原因,真正最關鍵的,是大腦沒有做好瘦下來的準備。
老一輩的人們常說:「太瘦沒有生病本」,這樣的觀念源自於過往相對較艱困的環境。由於糧食取得不易,爭取最大的能量效益,就成爲能否存活的重要關鍵。這樣的生理邏輯至今尚未改變,所以只要當大腦覺察到生存危機,例如過度節食,導致熱量攝取不足;或者是生理心理太過勞累,休息不足等情況,都會激起大腦的危機意識,進而發出需要進食、儲存熱量的訊號。結果不外乎「餓」、「吃不飽」、或「努力囤積脂肪」。
這種狀態下,任何一種減肥行爲都適得其反,越減大腦越緊張,只好更努力地發出訊號。意志力無法跟大腦的生存本能相抗衡,就好像我們無法單靠憋氣而拒絕吸入氧氣。所以「忍住不吃」的結局是破功,「努力運動」的下一步是食量更大。熱量攝取與代謝之間陷入惡性循環,越減越肥,越減越喪氣。
運動很好、飲食控制也很好,但在這麼做之前,更重要的是讓大腦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身體雖然疲累,但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恢復元氣,不需要過度儲備熱量」,以及「雖然正在飲食控制,但沒有熱量匱乏的危機」(所以一定要吃足基礎代謝所需)。待這樣的狀態穩定後,大腦會放下戒心,透過正常的生理活動便能代謝掉多餘的脂肪,讓身體的脂肪肌肉比例迴歸標準。不但能瘦,而且還不怕復胖,又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損害與負擔。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該如何傳遞安全感給大腦呢?答案是透過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系統分爲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的關係互相拮抗,像是煞車與油門、緊繃與放鬆、加與減…。當它們彼此之間配合得宜,就好比車子開得很順暢,不會一路超速狂奔,也不會猛踩煞車、頻頓地。
人能在適當的時候活力充沛或放鬆休息,大腦同感這樣順暢的生理運行,自然不覺有危機,能恰如其分地吸收並消耗熱量,讓人維持理想標準的體態與體重。《本文由 嘉義郭育祥診所 郭育祥醫師授權提供,請勿轉載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