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訊息磅秤系統 揭開諾獎「快思慢想」腦神經機制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副教授吳仕煒(左一)實驗室合照(陽明大學提供)

仰賴直覺的判斷和決定,但卻是產生誤判的來源?這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發現,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找到關鍵腦神經運作機制,甚至能解釋此次美國大選兩名總統候選人得票情況

康納曼在暢銷書《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提到,直覺捷徑式(heuristics)思考是人類許多決定和機率估計的基礎,源自大腦的快思系統。然而,捷徑式思考是爲了解釋人類判斷事件發生機率時常見的偏誤,其中以「基率忽視(base rate neglect,判斷機率時,過度重視當下訊息而忽略基本盤)」最具代表性。例如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多數民調模型普遍預測拜登有壓倒性優勢,但投票結果顯示,無論是選舉人票或選民投票,拜登與川普票數差異沒有想像的大。會造成這種違反預期的結果,主要來自多數人不會注意到基本盤,也就是民主黨共和黨基本支持率沒有很大差別的事實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仕煒表示,我們可以把「忽視基本盤」想成大腦內有一個訊息磅秤系統,其作用不是爲物質秤重,而是爲我們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許多「訊息」秤重。「基率忽視」反映了此係統給基本盤的斤兩太少,給當下經驗權重過大的結果。他說,康納曼當年以「基率忽視」等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但我們對訊息磅秤系統的瞭解卻非常有限。

今年7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論文中(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29/16908.short),吳仕煒與目前正在美國羅格斯大學攻讀博士楊勻硯找了28位受試者,透過決策實驗,並結合功能性磁振造影貝氏數理模型,發現大腦在內側前額葉眼窩額葉和核殼腦區形成一個「訊息磅秤」系統,該系統反映出人們對基本盤與當下資訊的相對訊息重量,而決定訊息變異度的腦區位於內側上額葉。

吳仕煒表示,訊息磅秤系統的活動程度反映人們忽視基本盤的程度。他說,實驗最有趣的發現是「穩定的基本盤反而是基率忽視的溫牀」:人在穩定的環境容易過度反應當下訊息,卻低估基本盤。這些偏差和大腦訊息磅秤系統、以及訊息變異性系統的溝通模式極有關係

這項研究揭開人類「快思慢想」的腦神經面紗,提供後續行爲經濟學與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基礎,也同時證實社會科學醫學研究可以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