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由你玩四年?

李武忠

這些年來國內教學環境每況愈下,技職教育弱化,私立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教學品質師資、設備等)參差不齊(師資品質是提升學生學業表現的最重要關鍵),而學生人數則出現減少的趨勢,爲了招攬學生許多大學並不是從強化師資、塑立學校特色、加強理論和實務結合等着手,而是改以聘用兼任教師、降低學費、提供贈品、甚至「譁衆取寵」來吸引學生就讀,當初教改「人人念大學」的夢想成真,加以退學比率偏低,輕輕鬆鬆就可以拿到文憑大學生活真的可以由你玩四年。其結果是造就大批專業技能不足,競爭力低非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不但引起業界批評,更衝高國內失業率(博碩士失業率升至三.三二%,高過專科的三.一七%)。這樣的現象並不是短期間造成的,可惜主管部門未能提早因應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鼓勵陸生來臺就讀、學雜費不得調漲、設定最低錄取標準等),看不到整體的改造計劃(如整並、退場機制、總量管制等),如何期待能培養出未來需要的人才。而國立大學同樣問題重重(如:教授外務太多、寫報告重於教學、教師間勾心鬥角、校長遴選帶入社會惡質的選舉文化等)。國內教育(含國高中大學)確實出了大問題足以動搖國本,相關機構不能再放任下去!

隨着招生的日益激烈,許多私立大學不僅大舉晉用下臺官員和退休國立大學教授來爭取行政資源或當活廣告,對於學生的呵護更是過了火,讓師生間的關係起了化學變化。大學生翹課、上課講話、睡覺、上網等行爲已屬稀鬆平常,爲維護其他學生的受教權老師若予以制止、規勸的後果很可能就是學生對該名老師評鑑分數超低影響其後續聘用,或被學生向媒體投訴對老師做出指控,卻從不反省自己行爲的偏差。而學校則多采息事寧人的做法,未能做正確的裁決,讓許多原本熱心教學的老師心寒,逐漸失去熱忱,不是選擇提早退休,就是明哲保身,每天準時上下課,認真把課程內容教完,學期成績全數過關皆大歡喜,至於學生在專業、品德、團隊合作上究竟學到多少,則讓他們出社會進職場去接受殘酷檢驗,使得原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如今退縮成爲一項謀生工作,想要維持當老師的初衷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堅持。

私立大學需面臨龐大的經費壓力,因此除了提供教育平臺外,更多了一份營收考量作法自然與國立大學不同,日前金曲獎頒獎,作詞人武雄老師:「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絕對只請得起猴子。」的說法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但是學校不能淪爲學店,更不能淪爲文憑的販賣機,是每位從事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底線,沒有妥協的空間。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基,而人才需要長期培養和灌溉不能只靠向外求才,走短線的結果很可能斷送臺灣的未來。前面所提及的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目前臺灣大學教育所出現的諸多亂象(如專業能力不足、教授做假帳、學而優則仕、流浪博士潮、缺乏全球化視野等)正在腐蝕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濟競爭力已遠落於四小龍之後,而國家機器卻還在空轉,令人憂心,政府除了喊口號外,應該對症下藥拿出具體行動來撥亂反正,教育人員不能再誤人誤國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