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戲館 江明龍推動新世代歌仔戲文化

江明龍致力推廣新世代歌仔戲文化。(袁庭堯攝)

緣龍文化體驗戲館」內展現真實的後臺文化。(袁庭堯攝)

手抄本戲劇本行話叫「臺數、臺述」),演員上臺前會過目確認,上臺後會自己控場、抓時間。(袁庭堯攝)

江明龍珍藏的「金銀天狗」手抄劇本原稿。(袁庭堯攝)

江明龍不斷開辦歌仔戲體驗營,讓都市孩子輕鬆學臺語、學演戲。(江明龍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體驗營讓時下年輕人有機會接觸歌仔戲文化。(江明龍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歌仔戲體驗營實況。(江明龍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歌仔戲體驗營實況。(江明龍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歌仔戲體驗營實況。(江明龍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歌仔戲原是庶民流行文化,在時代洪流盛況不復以往。42歲的江明龍自小隨戲班長大說學逗唱一把罩,推廣新世代歌仔戲不遺餘力。他自豪能透過說故事、遊戲的訓練,讓聽不懂臺語的孩子、五分鐘後就能上臺演戲。

江明龍回憶起人生第一次登臺,當時他才小學三年級,爸爸的戲班「八仙」臨時缺角,情急之下被叫上臺演張果老小小年紀的江明龍不情願的戴起大鬍鬚,上臺邊演邊哭,還被爸爸罵。

從小,演戲就是江明龍生活的一部分,國小四年級他便登臺挑包公大梁,長大後也陸續到不同的戲團學習。長期磨練下,江明龍練就出十項全能工夫,除了演戲,連編導道具製作維修、舞臺燈光音響工程,全都精通。

有感歌仔戲文化離當代市場越來越遠,江明龍在高雄打造「緣龍文化體驗戲館」,室內重現竹棚戲臺,展示曾服役、保存數十年的手工戲服配件及道具。一字排開的戲籠,充滿戲子的故事,在江明龍逗趣的導覽下,民衆可感受到舊時光歌仔戲的盛況。

江明龍說,早期歌仔戲不僅受歡迎、更懂變通。日據時期歌仔戲演員穿和服武士刀,歌頌皇民化的美好;國民政府時期講臺語是禁忌,歌仔戲就在戲末加政令宣導,大唱「中國一定強」。但隨着時代演進,歌仔戲與觀衆距離越來越遠,如何重新與市場接軌是一大考驗。

江明龍認爲,戲曲文化在國家政策保護下固然保有一定生命力,但戲曲終究來自民間,源自人類對錶驗的純粹熱愛,身爲歌仔戲工作者,應該打造出「當代觀衆喜歡看」的作品。

從2010年起,江明龍將自家劇團區隔出實驗、精緻、兒童、外臺四大截然不同路線的團隊,分頭並進,重新和社會不同層級觀衆對話,同時培養新世代的戲迷。2012年他打造全國首見3D投影歌仔戲,2018年在衛武營「歌仔戲時光機-搬活戲」特展吸引30萬看展浪潮,2020年執導《高雄大王》,精緻的舞臺效果、創意的劇本也吸引戲團競相仿效。

傳承也是延續的重要工作,江明龍開辦體驗營,讓都市的孩子趣味學臺語、學演戲。也透過編導、行政管理課程,扶植新生代有志之士。未來他還想做數位劇場,希望讓歌仔戲文化跟上影視新浪潮,重回你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