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友善生育職場 國民黨智庫在婦女節偕女立委提兩項修法

國家政策研究金會將與立委陳玉珍 (左)合作提出「將育嬰留職停薪由六成薪增加至七成五」與「懷孕特別扣除額」兩項修法;右爲智庫召集人簡榮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提供)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開記者會,要求打造友善生育職場。左起爲陳宜民、陳玉珍、簡榮宗、吳怡玎與王如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提供)

我國生育率持續下降,去年甚至人口負成長,民進黨政府一再調高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認爲未對症下藥,須同時打造友善生育職場,趁今天婦女節開記者會,宣佈與立委合作,提出「將育嬰留職停薪由六成薪增加至七成五」與「懷孕特別扣除額」兩項修法,呼籲當局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應合併育兒津貼,嘉惠年輕夫妻,並運用彈性工時遠距上班,打造更適宜女性孕育、教育下一代的環境

記者會由國民黨智庫召集人簡榮宗、陳宜民召集人主持,立委陳玉珍、吳怡玎出席,雍展社會社會福利慈善金會董事長王如玄特地到場聲援

智庫指出,2020年是臺灣「生死交關」的一年,出生數較死亡數少了近8千人,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顯示當局近年推動的少子對策力有未逮。生育率低迷,越來越多人選擇不婚、不生,耙梳背後結構性因素,可發現晚婚低薪纔是問題所在。

智庫說,臺灣女性勞動參與率雖未必高於鄰國,但育齡婦女25至34歲間者的勞參率卻高達85%以上,甚至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因此欲提高生育率,勢必先加強營造友善生育職場。

智庫指出,蔡總統說她執政期間是臺灣近期經濟最好的日子,但爲何出生數幾乎呈直線下墜趨勢?蔡政府也清楚此問題,所以2018年7月26日端出「史上第一次幼托政策」,內容包括擴大公共化教服務量、建置準公共化機制、擴大發放0-4歲育兒津貼、鼓勵企業設置托兒機構等。

但因未能如願保住生育率,尤其2020年竟出現人口負成長,因此今年 2月又提少子女化對策第二期計劃,以「加碼」催生爲主,即調高育兒津貼、增加托育學費補助。因此,政府的少子化對策預算,也由105年154億元,逐年增加至109年472億元,今年加碼至557億元,明年將提高到745億元,後年850億元,如此不遺餘力,卻未對症下藥。

智庫說,因育齡女性多在職場,晚婚造成生育期間縮短,單靠托育政策不足以提升生育率,須同時在友善生育職場層面再加把勁,智庫將與立委陳玉珍、吳怡玎合作提出「將育嬰留職停薪由六成薪增加至七成五」與「懷孕特別扣除額」兩項修法。

智庫解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爲何要提高至薪水七成五?就業保險平均投保薪資爲3萬4196元(注:勞保局2020年12月統計),平均每件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爲2萬0114元,與就業保險平均投保薪資六成2萬0518元相當接近。今日基本工資已達2萬4000元,實有必要提高就業保險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至投保薪資的七成五,才足以維持家庭最低開銷。

至於「懷孕特別扣除額」,主要是晚婚已成現代趨勢,統計顯示六成以上新生兒產自30歲以上女性,所以對懷孕須特別慎重,除了備孕,孕期保健也不可輕忽,實有必要增列「懷孕特別扣除額」,減輕婦女生育負擔。

智庫也指出,「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與「育兒津貼」規定只能擇一,但「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是補償工作損失,「育兒津貼」是減輕父母育兒的負擔,兩者屬性完全不同。何況「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每年僅約7萬人申請,以農曆年前提高的「育兒津貼」標準3500元計算,一年大約多花14.7億元,佔今年少子化對策預算557億元僅2.63%,政府應多幫年輕夫婦

因爲疫情,遠距工作漸爲職場接受,若能配合《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彈性工時規定,可讓年輕夫妻照顧子女時更能調配時間,不用天天趕着接送孩子託兒所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