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父行善 臺商李若華捐出9輛環保用車

臺商歐皙文(左三)代表已逝岳父李重雄,捐贈環保用車慈濟新營共修處,妻子李若華(左二)、兒子歐柏豪(左一)見證捐車儀式。(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人死要留名,把身外之物留給需要的人,就是圓滿功德。」臺商李若華爲了延續因口腔癌過世的父親李重雄,一生熱心公益的善行,將老父親畢生積蓄全數捐出回饋鄉里,捐9輛環保用車給慈濟新營共修處,另援助東山區東原國中添購運動選手宿舍相關設備,讓父親的愛和臺南鄉親結生生世世好緣。

臺南鑄鐵業有「黑人伯」之稱的李重雄,12、13歲就入行做鑄模鑄鐵,因爲人正直、工作勤奮加上生活節儉,後來白手起家成立工廠,和妻子育有一女兩子大半生在上千度的高溫熔爐環境下工作的黑人伯,儘管事業有成,晚年卻飽受口腔癌所苦,12年前,妻子中風加上小兒子精神分裂,依舊不改堅毅性格,遇到問題就是面對、解決,不向病痛及命運低頭。

身爲長女的李若華,1995年和丈夫歐皙文,西進大陸杭州,利用臺灣清洗好的寶特瓶瓶片爲原料,開創再生短纖維生產工廠,搭上大陸整體經濟發展趨勢,創下穩定事業基礎,近年來,版圖擴展至美國,業務朝向環保清洗機械設備發展。

十年前,人在異鄉打拼的李若華,因緣際會在杭州認識慈濟,2010年,她授證慈濟委員。李若華說,接觸佛法,瞭解人世無常,應該積極發揮人生功能。她除了每個月當空中飛人外,請管家全天候協助父親打理家務。三年前,母親跟弟弟相繼往生,罹患口腔癌的父親備受打擊。行善行孝不能等,李若華體悟許多獨居長者因爲沒有家人陪伴,失去人生目標,決定返回柳營照顧老父親。

李若華:「我每天早上選在大愛臺播靜思晨語,幫阿爸換藥,順便聽上人開示,鼓勵阿爸唸佛。」思考如何爲父親80年艱苦的人生,提升生命價值的李若華描述,一生面相嚴肅,不苟言笑的阿爸,這一年來,口腔癌傷口快速腐爛、穿孔,父親拒絕任何進一步治療,但因爲天天聞法聽法,心已經被佛法軟化了,臉上線條變得柔和。

黑人伯彌留前一天晚上,李若華詢問一輩子在臺南縣市跑生意的父親,是否將遺產留給需要的鄉親?很意外的,父親點頭表示:「這樣功德圓滿」。次日,黑人伯因神智不清住進大林慈院安寧病房住院後第9天,竟然起身在病牀上打坐唸佛,終其一生辛勞的黑人伯享壽80歲。

李若華在父親往生後,捐出7百萬給慈濟新營共修處,購買3臺菩薩車、6部環保貨車,剩餘做爲國際賑災之用,併爲慈濟基金會援建的東山區東原國中運動選手宿舍,興建衛浴、添購相關設備及家電。李若華表示,父親一向重視教育與慈善環保,父女因爲接觸慈濟,開擴生命寬度與高度,懂得運用資源發揮生命的價值,造福鄉里傳遞長情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