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英祥:產險業已走出陰霾 得用創新走向國際

產險公會理事長戴英祥。(圖/記者林潔玲攝)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產險公會理事長戴英祥日前續任成功,針對產險業的短中長期規劃,他認爲仍要維持紀律,把紀律、法律遵循的基本規範整頓好,纔有穩健的利基發展創新,長期才能走出國際。同時他更強調,產險業已走出陰霾,正往正向面發展。

戴英祥表示,以往產險業的紀律並沒有很好,例如民國97年的小老鼠事件。過去招攬人員不需要證照中間人有所得,但卻因爲無證照無法報稅保險公司反而要找一些保險代理公司來開發票費用結果很多都是空殼公司。他強調,雖然3年的陣痛期很辛苦,但現在大致上都已經往正向的方向邁進。

「經過這5~6年法律的整頓過後,產險業比以前健全很多,也可以說是走出陰霾 」。戴英祥指出,在上一任期時,主要做好市場秩序,期待更能穩健,但中期 就要大步往創新方向來發展,例如商品的創新、服務的創新、管理的創新等。目前20家產物保險公司,慢慢各有本事打出自己一片天。

而所謂的國際化,戴英祥表示在於前進亞洲,例如香港新加坡日本等都是保險很發達的地方,若業者有本事在這些地方生存,不論是做分入或分出業務,對於營運來說都會更便利。富邦國泰都進軍大陸,雖然還在虧損中,但若能走出虧損未來肯定市場會更大。

走出國際一定要有自己的利基,戴英祥認爲,臺灣的保險較大陸來說發達很多,例如強制汽車險,大陸稱之的交強險卻是賠的一大糊塗,但臺灣不但經營很好,費率已經連續約降10次,賠價金額一直在提高。

戴英祥表示,大陸交強險保額只有臺灣的三分之一,保費是臺灣的三倍,已經每年都虧損,這中間差了6倍之多,代表經營上不到位。主因爲大陸保險業一夕之間發展太快,很多制度並不健全,人才培育也沒有真正的落實,這是臺灣未來很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