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厚之/秋鬥後 國民黨「在野」學分還有得補

單厚之/資深媒體

史上最大規模秋鬥結束了。在社運團體國民黨合作下,主辦單位宣稱有5、6萬人參加,而綠營顯然認爲人數遠不及此,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公開說「不見得真的有5萬人上街」。但站在國民黨的立場,即便人數七折八扣,在當下的政治氛圍下,能有至少1、2萬上街,也算是非常成功的。

這次的秋鬥,是國民黨與社運團體的首次合作。因爲過往社運團體經常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綠營多半以國民黨「寄生秋鬥」來解讀此事,反應相對冷淡很多,也不認爲有多大的威脅,政策上也沒有任何要調整、迴應民意的跡象。

「秋鬥」成敗 藍綠各自表述

與其說是國民黨「寄生」秋鬥,不如說是國民黨和社運團體各取所需,或是國民黨「借殼上市」。

社運團體之所以破天荒願意和國民黨合作,當然是因爲在民進黨執政之後,很多社運團體被收編或選擇噤聲,剩下的多是社運界的殘兵遊勇死硬派。雖然跟國民黨合作看起來就是「雞兔同籠」,但如果不跟新的力量結合,很可能根本不足以發聲,甚至像去年一樣,根本連秋鬥都辦不起來。

秋鬥結束之後,社運界內部仍有很多的爭論跟檢討,而且很可能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對於這次的成敗、未來是否還會要採類似的模式,短期內應該不會有結論。

▲ 如何與主流政黨互動並拿捏分寸,這一直都是社會運動內的重要議題。(圖/記者張一中攝)

而國民黨和秋鬥合作,則是因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民黨的社會形象不佳,動輒得咎。雖然明知藍營有一股很大的怨氣,但如果以國民黨的名義單獨舉辦遊行,很可能被扣紅帽子、或被指爲「爲反對而反對」。雖然動員的主力其實是國民黨,但國民黨仍需要「秋鬥」這塊招牌護身,所以像是「借殼上市」。

也好在有「秋鬥」的招牌護身。就在秋鬥前夕,NCC做成中天關臺的決定,秋鬥又加入了「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議題,前高雄市韓國瑜也在臉書大聲疾呼號召韓粉參加遊行。如果不是秋鬥,國民黨應該沒有那麼強的心臟,敢跟蔡衍明參加同一場遊行(雖然遊行的隊伍不同)。

在遊行的過程中,國民黨刻意的主題放在「反萊豬」、「反毒豬」,相對不去強調中天跟蔡衍明的部分。遊行的結果,也讓國民黨鬆了一口氣,雖然國民黨支持者跟韓粉很難區分,但無論從現場的人數或媒體報導來看,都不至於讓人有韓粉超過國民黨支持者的印象。

如果最終的結果是國民黨人數遠不如韓粉,整體國民黨遠不如韓國瑜一個人的號召力,難免讓外界覺得國民黨依舊無法走出韓國瑜的陰影、國民黨韓國瑜化,這對國民黨未來發展的路線,以及未來的黨內生態和競爭,都會有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仍須補修「在野」學分的國民黨

國民黨的社運初體驗,當然有非常多值得檢討之處,包括社運界批評的喧賓奪主,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支持者在活動過程中帶入了太多的政黨、政治人物的色彩。相形之下,民衆黨或沒有跟國民黨一起走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分寸拿捏就好得多。

相較於社運界的檢討跟爭論,國民黨似乎沉浸於活動的成功之中,認爲有這麼多的民衆正面迴應國民黨的訴求,卻少了對未來的思考跟佈局

過去長期執政的國民黨,跟社會之間的溝通、連結,都偏重於既得利益者。過去社工會經營、往來的對象,都是青商會獅子會扶輪社同濟會等社會團體,在地方的經營則是農會漁會水利會等等,對於其他更基層的社會力和社會議題,國民黨一向都很少關注,更遑論投入、參與。

但在民進黨兩度執政之後,國民黨在這些團體的影響力、競爭力都大不如前,而國民黨與其他社會力的連結,卻一直沒有補強。舉例來說,以國民黨最近主打的萊豬議題,萊豬與本土豬養殖生態的差異跟成本的計算,國民黨一直沒有辦法拿出一套自己的版本,一切的討論都還是以農委會的數據爲主,顯然國民黨跟豬農、養豬場之間,並沒有建立一套有效的連結,更遑論爲其喉舌。就連日前被充公的水利會,國民黨爲他們說的話也很少。

▲國民黨除了採取強烈抗爭手段外,或許也該學習如何爲各倡議團體提案,使團體們的意見、訴求化爲實際政策,這或許纔是國民黨能擴增實質影響力的作法。(圖/記者李毓康攝)

網路佔民衆生活的比重越來越高,在話語權下放、分散的情況下,全球的任何政黨、尤其是在野黨,都很難以菁英的代言人自居,勢必要讓自己跟普羅大衆、跟弱勢者同呼吸,但國民黨對於工運農運、環保運動等方方面面的接觸、瞭解,卻遠遠不足。

這次民進黨執政後,傳統的社會力大幅被民進黨吸納、傳統的社運團體很多被民進黨收編或噤聲,但社會上各領域的需求並不會因此而消失,遲早會有新的人、新的力量填補原本的空缺跟空間。

國民黨從來沒有什麼議會路線、街頭路線的爭論,國民黨也不太可能真的脫下西裝、皮鞋,穿上脫鞋以街頭路線爲主。但國民黨至少應該藉着這次的初體驗,學習社運團體的邏輯、語言,跟着僅存的社運團體一起成長,開拓自己關注的面向、拓展自己支持的基礎,讓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的根扎得更深、更廣,纔有轉型、重生的可能。

如果國民黨真的有心,秋鬥結束後,才該是國民黨與社運團體對話的開始。檢討活動中不當之處,瞭解社運團體的需求、訴求和邏輯,在立法院爲他們提案、喉舌,讓自己成爲這些社會力的出口,這是國民黨最基本該做的回饋。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原標題爲〈秋鬥之後,國民黨學會在野了?〉。

熱門點閱》

宋兆文共機擾臺成本高 防空飛彈代勞

趙春山重構全球貿易體系 中國力主RCEP的戰略陽謀

吳昆玉/戴豬頭反萊豬!爲何藍營抗爭讓人笑中帶淚?

王志鵬美海軍少將旋風式造訪 佈局臺美軍事合作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