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牌軍治國成「鋼鐵陣容」! 臺灣無色力量正崛起
▲人才挑選不能偏愛某類型,應該廣納各類型。(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李武忠
這些日子以來國內農業議題熱炒,農業新聞佔據媒體版面次數爲歷史之最,不少人被燙傷,卻也帶出了農運人士入閣後的表現明顯與其在體制外抗爭時的表現呈現明顯落差。當初接受入閣邀約時,對外宣稱要進入體制內改革,結果讓多數人感到失望,畢竟不被權力衝昏頭而能保持清醒的農運人士還是少數。
尤其,當這些人進入體制內,卻又違背初衷無法堅持過去價值時,原來的戰友們或選擇沉默或出言護航(例如細數吳音寧過去多愛農),有的則加入當權者行列分享權力滋味(例如進入官方雜誌任職成爲執政者的傳聲筒),能勇於批判者幾稀。這樣的表現民衆多看在眼裡,未來當這些人重新回到在野陣營,想再高舉護農大旗,不知還會有多少人呼應?面對權力誘惑能不屈膝者真的不容易更值得尊敬!
而農業一向被視爲弱勢族羣,近年來更面臨內憂外犯,而身爲農運人士的農委會副主委,在國內蕉農正面臨產銷失衡價格崩跌的困境時,向總統報告的不是如何幫農民解決問題,而是提出國內專業農民每年平均所得已經達到154萬元,暗示國內農家生活已經大獲改善,引發農民高聲駁斥。
試問若陳副主委還是農村陣線裡的陳教授,對於這樣的說詞會如何來批判?難道也要如陸委會主委般迴應,陳副主委不能回答陳教授的問題。農委會陳副主委如此,環保署詹副主委如此,北農吳音寧亦復如此,林肯總統說過「考驗人性的方法,不是將他打落到塵埃裡去,而是給予他權力」,只是人性通常經受不起考驗。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即驗證了要看清一個人的人性就給他權力。
參與農運人士具熱誠也關心農民應該無庸置疑(不是把它當作入朝爲官的終南捷徑),但是否真有能力提出具體專業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理想性過高的主張,也是從事農運、社運、環保人士應該反思之處。例如在臺灣經濟正需要全力發展之際,如何在經濟與環保間找到平衡點,而不是高舉環保大旗致阻礙經濟成長,反讓全民生計受到影響。
還有對於海洋魚類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不只是劃定禁漁區,保護區,不準捕撈即可,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伊莉諾.歐斯壯 (Dr. Elinor Ostrom)歐斯壯發現,很多共有資源成功避免資源耗竭困境,原因在於資源使用者們能夠合作,建立與確實監督執行共有資源的使用規則,就可做到資源永續生產與利用,比傳統政府管制更有效率,也值得國內提倡海洋保育人士參考。
臺灣好幾任國家領導人都是學法律出身,卻將國家治理的讓多數民衆失望,有人認爲學法律的不能當國家領導人;當許多學者入閣的表現不如人意,也有人主張不要再讓學者治國;如今又有人認爲社運、學運人士入閣表現不佳,也不應再入閣,其實根本問題在於國家領導人。
不能只在小圈圈找人才,也不能偏愛某類型的人才,而是要廣納各類型人才,把雜牌軍整合成無堅不摧的鋼鐵陣容,這纔是一個稱職的國家領導人應有的表現。遺憾的是這幾任臺灣總統的表現都讓民衆失望,纔會造成臺灣「倒退嚕」,也造成無色力量的正在崛起。民衆應該以此思維來選擇未來的國家領導人,臺灣才能繼續向前行!
●作者李武忠,博士,經濟系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