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謊」成爲「教育手段」

翁立揚

記得,大約是在2004年,筆者國三的時候,在我所就讀的國中,上過兩堂----我至今仍然會不時思索的「健康教育課程

這兩堂「健康教育」課程的主題是「兩性關係」。

在第一堂課程當中老師將一份設計好的「問卷發給全班;﹝問卷當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卷的內容大都是與「愛情」相關的題目,譬如說:

【第一題】你(妳)理想中的女朋友男朋友),應該具有哪些特徵?(這一題是填空題,符合題意的回答有:溫柔、體貼、真誠、浪漫、高、帥、富、用功孝順、幽默、斯文、很會打籃球、喜歡看棒球、喜歡夜唱、喜歡烤肉、喜歡潛水、愛我、會保護我、很會安慰我、數學好、英文好、悲天憫人、豪放、勇敢、機智性感、可愛、美麗大方、活潑、外向內向、自信、樂觀、熱情、愛好思考、崇尚自然、崇尚自由、有耐心、心胸開闊、穩重、端莊、優雅、正直、理性感性、勤儉、想像力豐富)

【第二題】你(妳)過往的感情經歷,最高曾經發展到哪一個階段?(這一題是選擇題,有暗戀、單戀、戀愛三個選項:暗戀是指「偷偷得喜歡對方,無意追求」;單戀是指「向對方提出追求,但對方沒有答應」;戀愛是指「兩個人正式在一起了」)

【第三題】你(妳)是否期待浪漫的網路戀情

【第四題】你(妳)認爲,就你(妳)目前的年齡而言,假如戀愛了,最多可以和你(妳)的伴侶,發展到哪個程度?(這一題是選擇題,印象中,有牽手、接吻、愛撫、做愛四個選項)

整張問卷,當然不只這四題,記得總共超過十題;以上四題,只是我所記得的部份;而我當時的回答,分別是:

【第一題】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坐我旁邊的女生看過之後,笑我:「誰沒有眼睛、耳朵、嘴巴呀?!」;老師經過我旁邊時,也罵我亂寫)

【第二題】單戀

【第三題】否

【第四題】做愛

一週後,下一次上課時,老師將全班同學的回答,統整成表格,以不計名的方式,公佈於課堂上:

【第一題】我只記得,女同學們最普遍的回答是:身高要高

【第二題】老師說,我們班比其他班級保守,具有戀愛經驗的同學不多,大部分的同學,都填暗戀或單戀

【第三題】老師說,我們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希望,自己的對象,是在現實生活當中認識的,而非網路世界

【第四題】根據老師所公佈的表格,絕大部分的同學的立場,都分佈在「牽手」或「接吻」這兩個選項;「做愛」這個選項,只有一票!

我當下,隨機和另一位男同學交換意見,他說他也選擇「做愛」這個選項呀……

就「我平常,和這位男同學的相處」而言,我也相信,他確實是會選擇「做愛」這個選項……

直到今日,我依然在思索:老師欺騙我們的動機何在?

作者翁立揚,輔仁大學歷史系學生。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