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AI 偵測潛在警示帳戶
吳建興表示,大數據在防詐上過去一直有在使用,也有用到AI的元素,目的是讓「模型」收斂得比較快,讓系統能在有限的資料中做歸納,主要是拿過去1~2年警示戶的交易、使用者等資料,做交易內容、特徵分析,綜合出可能的特徵值,來偵測可能的潛在警示帳戶。
在偵測潛在警示帳戶上,國泰世華銀會依照不同情境列出「風險分數」,假設有訂出十項特徵,某帳戶符合其中五項爲「已經可疑」,符合七項爲「中度可疑」,符合八~九項爲「高度可疑」,先針對「高度可疑」做數位交易上的管制,中、低會再觀察,來判別客戶是否有可能變成警示戶。
系統設立的特徵很多元,例如:客戶使用ATM交易後,短時間內又在一定距離外的地方做交易,因爲客戶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位移到這麼遠的地方再交易,就會被列爲可疑;又或是六個月沒有交易、餘額低的久未往來戶,最近突然有交易失敗次數,或有小額交易測試。
吳建興指出,現在偵測系統有建立很多「規則」,也會把已經發生、沒有攔截到的,或是有攔截到但特徵值與規則沒有完全符合的,做「迴歸校正」隨時調整參數,確保判斷能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