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走上衰退 大選難挽頹勢

美媒評論認爲,正走上衰退之路的德國,無法靠大選東山再起。圖爲民衆參加另類選擇黨競選活動。(路透)

德國23日將舉行聯邦議院選舉。近年來,德國經濟衰退與產業競爭力下降,這次又遭遇美國川普政府公然干預大選,美媒評論認爲,正走上衰退之路的德國,無法靠這場大選東山再起,讓德國更好。

外界以往對德國的印象爲:高效的官僚、健全的社福、高端的工業等,如今似乎都不再。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日前公佈數字顯示,2024年,德國經濟萎縮0.2%。此前2023年,德國經濟萎縮0.3%。德國身爲歐洲最大經濟體,2025年的經濟前景仍十分脆弱。

昔日工業巨人步入衰退,主要是遭受能源衝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莫斯科決定切斷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多年來,德國的商業模式,是以廉價能源爲動力。第二是中國工業的崛起,中德經貿合作深,汽車業出口高度仰賴大陸市場,如今,中國生產的鋼鐵、機械、太陽能電池板、電動車和電動車電池,在出口市場上與德國產品競爭。

第三是德國撙節投資。推遲對鐵路等基礎建設的長期投資。第四是缺少熟練工人。最後是官僚主義,對聘用高技能移工構成障礙。

《紐約時報》評論稱,對德國而言,這是一個艱困的選舉季節。國內有爭論不休的內鬥,如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與社會民主黨(SPD)及綠黨的互罵,此外,美國副總統範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演講,抨擊歐洲政府的寬鬆移民政策,還指責對極右翼言論的審查,讓德國震驚不已,對於美國日愈敵對的態度,陷入深深焦慮。

與此同時,除川普的衝擊外,德國陷入「低增長與低生產力」的惡性循環,德國必須做出大幅改變,但目前臺面上的主流政黨,都沒有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案。選後最可能的結果,是基民黨與社民黨再度聯手組成聯合政府。政策將是折衷方案,但這樣的經濟政策,恐怕無法有效應對德國當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