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汽車商施壓 歐盟或跳過人權議題簽訂中歐投資協議

中歐投資協議最後階段似乎陷入僵局,德國汽車工業與許多法國企業都對歐盟施壓,歐盟可能會放棄對強迫勞動議題的堅持,與中國簽訂投資協議。(圖/Shutterstock)

就在談判多年的中歐投資協議接近最後簽署關頭之際,歐洲媒體發表評論認爲,歐洲的企業界希望能儘快與中國大陸簽署投資協議,其中德國政府在汽車業者施壓下,可能在強迫勞動議題下退讓,此舉將斷送歐美聯手迫使中國大陸讓步的機會

《德國之聲》引述維也納標準報》的評論稱,歷經多年的談判後,北京突然想要在年底前和歐盟簽署雙邊投資協議。「對於中國而言,這將是一次外交上的成功,能夠歐美重新結盟共同應對中國時,離間歐美之間的關係。偏偏德法兩國也在尋求儘快簽署協議,真叫人尷尬。」

評論指出,爲了這項協定,歐中雙方已經進行了7年的談判拉鋸戰。根據現在披露的資訊,新的協定既不會取消投資中國市場合資股比限制,也不會終結強制技術轉讓,更不會爲歐洲企業提供公正市場準入

評論認爲,北京還拒絕了杜絕強制勞動條款,中國未來可能是新冠疫情下的經濟贏家,歐盟非但沒有對此表明自己立場,反而視而不見,屈從於德國汽車廠商壓力,這真是在錯誤時間出爐的一項錯誤的協定。

柏林的《世界報》則以「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協定」爲題發表評論稱,「難道我們全忘了嗎?2001年西方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鋪平道路,當時曾許諾說,這會促使中國的轉變。這真是一個錯誤!」延續了7年的歐中投資協定談判似乎在最後階段陷入僵局,原因是雙方在多個問題上仍有分歧

評論說,歐中投資協定中,中國雖然作出一些小的讓步,但是總體局面不會因此發生改變。今後,歐洲企業依然不會擁有充分的中國市場準入權,中國政府也會繼續爲本國企業提供不公正的補貼美國總統拜登很可能願意和歐洲攜手對中國施壓,迫使後者作出真正的讓步。如果歐洲現在和中國簽署了協議,西方就錯失了一次束縛中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