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嫦娥、葉公超

有些人或許知道,有「外交奇才」之稱的葉公超,在上個世紀的1950年代,擔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任內,先後於1952年與日本簽訂了《中日和平條約》,1954年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又在1960年擔任駐美大使任內,葉公超先生成功地邀請美國艾森豪總統訪問臺北,受到蔣介石總統的熱烈歡迎,使得當年風雨飄搖的臺、澎、金、馬轉危爲安,維繫了中華民國政府的生機。或許很少人知道,葉公超先生不僅是一位了不起的外交家,像顧維鈞大使一樣,是一位民國時代弱國辦外交的高手,他還是一位擅長書畫,喜愛舊詩、白話現代詩的詩人。

阿姆斯壯登月成功,對全球的華人來說,現代科技的發展無異破壞了中國人上千年「嫦娥奔月」的美夢,頃刻之間,不知使得多少文人雅士陷入虛空,失去了在「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懷。

1969那年,公超先生66歲,寶刀未老,潛心書畫之外,詩興未減,次年春天寫了一首登月詩,描述他的感受:「登月人歸佳話多,何嘗月裡見嫦娥,舉頭望月明如舊,對月無言且放歌。」

每逢農曆15的夜晚,月亮依然又圓、又大、又明亮,但飄逸美貌的嫦娥卻不見了,令詩人公超先生惆悵不已!(作者爲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