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全球珊瑚礁白化危機 科學家:90%珊瑚礁恐消失

珊瑚礁羣正經歷第4次大規模白化現象。(圖片來源/Pixabay)

4月15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發表聲明,全球第4次大規模珊瑚礁白化事件現在進行中,許多科學家預估珊瑚礁白化現象將會導致世界上70%到90%的珊瑚礁消失,造成大規模生態浩劫。

在海中發出七彩光芒的珊瑚礁,如今卻轉變爲如幽靈一般的慘白。珊瑚礁之所以會產生白化現象,主因是海水溫度升高導致。水溫一旦異常,珊瑚就會排出組織中的彩色藻類,從而呈現白色。珊瑚礁在恢復的過程中,若沒有藻類提供營養,珊瑚就可能死亡;就算珊瑚幸運存活,白化過的珊瑚也更容易生病,導致繁殖不易。

過去3次嚴重白化事件(1998年、2010年、2014-2017年),都是因聖嬰現象影響,導致海水溫度急遽升高,珊瑚礁無法承受極端高溫而死去。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2022 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水溫只要升高攝氏1.2度,就足以嚴重影響珊瑚礁。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珊瑚生物學家Neal Cantin表示,近期大堡礁的水溫比正常夏季最高溫時,高出了攝氏2.5度,導致目前全球海洋中,有超過54%的珊瑚礁羣正在經歷白化現象。

珊瑚對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全球有4分之1的海洋生物將珊瑚礁當作生長地,如果珊瑚盡數消失,沿海漁業將會陷入困境;此外,珊瑚礁每年提供約 2.7 兆美元的價值與服務,光是潛水遊客就創造了約 360 億美元的收入,珊瑚礁主宰着全球沿海的邊境。

爲了拯救珊瑚礁,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正在研擬解決方案,不少環保人士協助清理沿海垃圾,希望能減輕環境負擔;而科學家正在人工培育基因改造珊瑚,進而協助覆育珊瑚礁羣。

不過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許多科學家認爲當務之急是需要先降低碳排放,嘗試降低全球暖化帶來的環境影響,否則生態環境將會持續遭到破壞,無法覆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