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App下架 環時:不能讓網路巨頭比國家掌握更詳細的超級數據庫

滴滴出行App遭大陸網信辦下架環時評論:不能讓網路巨頭國家掌握更詳細的超級數據庫。圖爲滴滴出行操作頁面。(手機截圖)

大陸國家網信辦4日晚間通報,經檢測覈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已通知應用商店下架該APP,要求滴滴出行認真整改。中共黨報環球時報》4日深夜發表評論稱,不能讓網路巨頭比國家掌握更詳細的超級數據庫。

評論稱,網路時代民衆提供了各種方便,但不知不覺之中,公衆的個人訊息安全也變得非常脆弱。一個人使用了某項服務,他的相關個人訊息就被自動抓取記錄了下來。民衆經常在網上被要求授權自己的某個訊息被記錄使用,且基本上沒有拒絕授權的選擇。

評論直言,「人們無奈地面對了一個現實:自己的個人訊息乃至部分隱私已經進入了大型公司的數據庫,這是否會危害我們的安全,作爲個人我們只能聽天由命。」

評論稱,滴滴出行屬於網路高科技公司,它對在中國普及網路叫車服務發揮積極推動作用,但它無疑也是大型網路公司中掌握個人訊息最詳細的。網信辦的通報指出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這很讓人擔心。滴滴出行似乎已經有能力對一個人的行爲習慣進行「大數據分析」,這對個人來說當然構成了潛在訊息風險

評論稱,人們尚不瞭解滴滴出行具體是如何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的,但國家及時站出來保護個人訊息,這一行動本身帶給了人們「國家在管這件事」的信心。重要的是,網路巨頭往往在本行業走在了前頭,國家不能夠任由它們成爲收集使用個人訊息的規則制定者,「標準一定要掌握在國家手中,從而確保那些巨頭在收集個人訊息方面是剋制的,遵循最小化原則。」

評論強調,「絕不能讓任何一家網路巨頭成爲比國家掌握還詳細的中國人個人訊息的超級數據庫,更不能給它們對那些數據的隨意使用權。」

「尤其是像滴滴出行這樣的公司,它在美國上市,其排第一第二的股東都是外國公司,國家對它的訊息安全監管更需嚴格,這既是維護個人訊息安全,也是維護國家安全。」評論認爲,「監管不意味着限制發展,只有排除了風險後,用戶才能更加放心,未來的市場空間纔會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