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飛天網評:讀懂“兩會熱詞”中的民心民意

(原標題:【地評線】飛天網評:讀懂“兩會熱詞”中的民心民意)

2024年2月5日至25日,人民網連續第23次開展全國兩會調查,廣納民情民意。調查圍繞10個領域設置49個候選熱詞。投票結果顯示,“依法治國”“就業”“鄉村振興”“醫療”“高質量發展”“養老”“教育強國”“社區治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教育”最受網友關注,入選十大熱詞。

在信息化時代,“兩會熱詞”集中反映了人民羣衆對全國兩會的美好期盼,從依法治國到就業保障,從鄉村振興到醫療保障,從高質量發展到教育強國,從老有所養到社區治理,從傳統文化到安全保障等,“兩會熱詞”中貫穿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我們的國家更加欣欣向榮,希望好日子更好。

法者,治之端也。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隨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人民羣衆更加期盼有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期盼有一個良好的法治秩序,既能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也能進一步增強法治爲民的厚實底色。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位列十大熱詞之首,釋放出了人民羣衆對公正司法、司法爲民的較高期待。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舉措中,“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呼聲最高,超過65%的網友認爲應“加大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和“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從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套路貸等網絡違法犯罪的依法打擊與治理,到進一步嚴懲侵害婦女、兒童、老年人權益的犯罪,從加強勞動權益保障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護,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提升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綜合效能,對於各地區各部門而言,要持續加大依法治理力度。

就業,一頭連着經濟發展,一頭連着民生福祉。穩就業,才能穩人心。只有提供更充分的高質量就業,才能持續增加人民羣衆的收入,才能讓人民羣衆享受到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超過66%的網友認爲2023年政府通過“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擴崗政策支持”這一舉措來穩就業,成效最爲明顯。就業之所以成爲“兩會熱詞”,這是因爲今年的就業形勢與壓力依然嚴峻,需要各地區各部門拿出務實舉措。從開展春風行動,到開出“就業大篷車”,從開出務工專列,到開展線上線下的招聘活動,從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到出臺更務實的鼓勵就業創新的政策舉措等,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把人民羣衆的就業放在重要位置,優化就業渠道和創業環境,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困難人員就業創業,打好就業組合拳,讓就業的活水汩汩而流。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成爲熱詞,寄託着人民羣衆對描繪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的美好期待。從產業支撐,到特色產業發展,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到鄉村旅遊發展等,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握鄉村振興的重點關鍵。近年來,我國鄉村特色產業有了長足發展。各地不斷探索實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越來越多的鄉村特色品牌走出村寨、跨越山海、融入市場。截至目前,全國已累計建設18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全產業鏈產值超過4.6萬億元,輻射帶動1000多萬戶農民。邁步新徵程,各地區各部門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爲新時代新徵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着力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活力。(張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