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㊼丨人大代表連夜接到“部裡電話”,需讀懂民主背後的治理邏輯
全國人大代表董裡和韓琳沒想到,今年兩會期間他們提的建議很快就有了反饋,幾乎是“神速”。
來自四川廣元的董裡瞭解到,卡車上下高速超載規定不一致,給“卡友”們帶來了困擾,爲此他建議從國家層面調整相關行政執法規定。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參加四川省代表團審議記錄下該建議後,董裡當晚就接到該部打來的電話,瞭解具體情況,探討解決辦法。
身爲醫務工作者的韓琳在臨牀中觀察到,有長期護理需求的患者數量非常龐大,對此她提出全面推行長護險的建議。在甘肅省代表團的小組討論會上,她說,“財政部正式致函給我,採納了我的建議,將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寫進了預算報告”。
兩位代表有的放矢,兩個部門雷厲風行,背後共同指向兩個詞:一個是“專業”——代表提得專業,相關部門行動迅速,答得同樣專業;另一個是“人民”——當代表和部委都將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種“專業”就能發揮最大的效能。
於百姓而言,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是頭等大事,代表將目光聚焦於此,傳遞一線實情、發出一線聲音,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中,發現治理的“大問題”。它不僅體現着依法履職的專業程度,也是代表們傳遞社情民意、參與社會治理、深化政民溝通的具體體現。
對國家機關而言,迴應羣衆關切,深耕民生幸福,也是治理之本。以連續兩屆獲得“提案先進承辦單位”稱號的交通運輸部爲例,過去一年該部既做到了建議、提案全部提前辦復,也實現了按時辦結率、與代表委員溝通率、重點建議提案調研率、代表委員滿意率“四個百分之百”。此外,得益於“旁聽”制度的施行,自2016年開始,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辦公廳都會派出工作人員深入各代表團,旁聽代表審議,聽取代表意見,暢通政府與代表委員交流“直通車”,高效迴應羣衆關切。
有專業的常態化運行機制和快速反應流程“打底”,人大代表當晚就接到“部裡電話”,看似突然,實則必然。“卡友”和患者遇到問題,一線代表敏銳捕捉形成建議,主管部門積極介入,一提一答,一呼一應之間,恰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也充分詮釋了“管用的民主纔是好民主”。
溫水泡茶慢慢濃,隨着全國兩會落下帷幕,代表委員們的意見建議也行至落腳點、深水區。兩位代表與兩個部委的互動,亦成爲觀察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扇窗口,折射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廣泛的羣衆基礎、高效的運行機制與深刻的民主內涵。各級各部門也不妨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心裡裝着人民,腦中想着專業,進一步暢通建言獻策渠道,更好地聽取意見,滿足人民需求。
跳出兩會現場,“專業”與“人民立場”亦是高效能治理的要求。高效能治理倡導的效率,敦促辦事更專業;高效能治理指向的效果,鞭策迴應更及時。“神速”迴應的邏輯背後,生動展示了“質”與“效”的相互賦能,願這股高效而溫暖的春風吹向更多領域,讓“春天的故事”不斷續寫。
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靜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