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天府評論:讓新“夜”態爲“夏日經濟”再添一把火

(原標題:【地評線】天府評論:讓新“夜”態爲“夏日經濟”再添一把火)

夜幕降臨,四川成都世園會依舊人聲鼎沸,河北正定夜市遊人如織,山東“大宋不夜城”熱鬧非凡……今年5月,夜間旅遊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夜間旅遊爲文旅市場和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夜色搭臺,經濟唱戲。“夜間旅遊熱”的興起,既體現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折射出“夏日經濟”的持續繁榮。

夜間旅遊釋放新動力。“春日經濟”退場之後,“夏日經濟”無縫接棒。早在五一假期,夜間旅遊熱的悄然興起,就唱響了“夏日經濟”的主旋律。入夏以來,居民出遊熱情持續高漲,夜間旅遊市場持續升溫。五一期間,已納入監測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達7257.5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同期增長6.9%。由此可見,夜間旅遊熱的背後蘊藏着巨大的消費潛力與消費動力。與春日出遊不同,夜間旅遊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旅遊體驗,呈現出多樣化、數字化的新特點,成爲點燃“夏日經濟”的一個亮點。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用好獨特的夜間旅遊資源,通過打造“夜遊、夜食、夜購”等多元場景,持續推動“夜經濟”發展壯大,爲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從這個角度而言,“夜間旅遊熱”的興起,既展現了我國內需市場的動力活力,也彰顯着我國旅遊經濟迴歸穩定增長的趨勢。

夜間旅遊繪就新圖景。隨着全國各地氣溫的逐漸攀升,以消暑納涼爲主題的夜間旅遊成爲了人們的一個消費熱點。各地區各部門要搶抓機遇,既要呵護好現有的夜間旅遊熱勢頭,也要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打造更多吸引消費者的新場景、新模式。面對夏日旅遊市場新需求,各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科技賦能不斷推出夜間旅遊新玩法。從“露營+”“直播+”等多種潮流玩法,到將遊船、演藝、國潮、美食、音樂、高科技手段融爲一體,打造時尚夜間消費聚集區等,各地各部門要勇於開拓創新。各地各部門要把夜間旅遊與城市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通過夜間旅遊延長消費時間、吸引更多遊客進行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的增長,通過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相關人員收入,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各地要積極打造“夜間+文旅”的消費新“夜”態,通過發展夜間旅遊,激活旅遊市場的“毛細血管”,繪就城市“夜經濟”的新圖景。

夜間旅遊帶動新業態。從夜間旅遊,到夜間市場,這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據《中國城市夜經濟活力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夜遊市場規模達1.57萬億元。夜經濟已逐漸成爲積極擴大就業、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城市繁榮、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今年1月,文旅部公佈了總計102個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快佈局“夜經濟”,創新供給形式。顯然,各地各部門要把夜間旅遊放在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大局中去審視與定位。各地各部門在培育夜間經濟新業態的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把夜間旅遊與文化發展結合起來,爲夜間旅遊的遊客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氛圍,提供更加多元豐富的文化產品,打造多元化的文旅夜場景、培育高品質的夜間消費業態,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夜間旅遊體驗感,讓夜間旅遊成爲“以夜興城”的重要抓手。(作者系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