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轉型等相關投資大有可爲 王信:強化政策激勵約束 研究適時將轉型貸款納入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範圍

財聯社12月14日訊(記者 高萍)最新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今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現在宏觀經濟的重點是提振消費,提高投資的效率,但是社會中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和潛力,其中在綠色低碳轉型投資領域還有很大的潛力,因爲這方面投資的缺口還非常大。王信指出,低碳轉型投資,氣候適應投資,自然、生物多樣性投資大有可爲。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2021-2022年,全球氣候投融資需求約4萬億美元,實際投資規模僅約1.27萬億美元。另外,爲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以內,2030年氣候投融資規模應達年均9萬億美元。到203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氣候減緩投資需要增加到每年2萬億美元,相當於這些經濟體總投資的12%,大大高於目前的3%。

對於相關投資不足的主要原因,王信認爲,主要包括缺乏可持續金融的標準,金融的支持缺乏有效依據;信息披露不足,不利於對相關項目做出合理評估;缺乏激勵約束;能力建設跟不上等。

針對我國如何大力推動低碳轉型、氣候適應、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投資,王信指出,要強化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其中,轉變觀念,綠色低碳發展不僅僅是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傳統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氣候適應相關投資非常迫切。應將低碳轉型納入宏觀經濟分析和財政金融等政策框架,強化針對具體行業、地區低碳轉型的跨部門政策協調。研究通過碳市場、碳稅等手段形成合理碳價,有效引導更多資源支持低碳發展。

另外,要加快可持續金融標準的制定和使用。王信表示,目前,首批四項轉型金融標準技術上已較爲成熟;第二批七項標準研製已啓動。加快轉型標準的落地使用。部分地方根據自身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探索制定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轉型金融標準落地使用漸成潮流。下一步,積極推動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等落地使用可持續金融標準,制定更多傳統高碳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等。此外,要大力推動可持續信息披露;強化轉型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王信指出,要強化政策激勵約束。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增強政策合力。強化財政激勵方面,利用國家增加超長期國債和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適當調整專項債資金用途的契機,設立更多可持續發展基金,利用財政擔保、貼息等方式,大力發展混合融資,撬動民間資金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將更多補貼用於環保和低碳轉型,提高氣候適應能力,也有利於促消費。

“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現在已經有了碳減排支持工具,而且正在研究有關進一步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規模和使用的範圍。下一階段,隨着轉型金融的發展,可以考慮基於一定的標準,適時把轉型貸款納入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領域。”王信如是說。

王信還表示,要將促投資、消費與提高氣候適應能力、維護民衆安全健康緊密結合。強化和優化金融支持氣候適應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