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婉明院士:時速400公里等級高速動車組研製已啓動

“目前,歐洲日本都在不斷研製更高速度的高速列車,爲保持我國在速度領域領先優勢,我國已啓動時速400公里等級的CR450高速動車組研製以及成渝中線高鐵線路建設規劃。”5月30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談到我國高鐵的未來發展時透露。

通過短短十多年的發展,我國高鐵從無到有,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總里程超過3.8萬公里,逐漸形成“公交化密集運營。高鐵不僅以它特有的“顏值”和“氣質”改變着人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品質,而且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開始高速列車的研究與探索,曾誕生了“神州號”“先鋒號”“藍箭號”“中華之星”等國產動車組,但最終未能投入高鐵運營。2004年,我國開始全面引進國外高速動車組,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研製了“和諧號”系列動車組。

爲了實現高速列車技術的完全自主化,2012年以來,開始了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的自主研製。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實現時速350千米的商業運營,從而使中國成爲世界上高鐵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有力支撐了我國“高鐵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目前,我國共配屬高速動車組3590組,佔世界高速列車總數的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高速鐵路網的建設突飛猛進。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成“四縱四橫”高鐵主通道,高鐵總里程達到3.8萬公里,約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9%。預計到2035年,我國高鐵總里程將達到7萬公里,形成“八縱八橫”高鐵網。

翟婉明表示,未來高鐵的發展應着重考慮速度、效益、節能環保和經濟性技術指標綜合提升,更高速度智能化是我國高鐵未來發展的兩大主要方向

列車速度是衡量一個國家鐵路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21年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鐵路規劃建設工作意見》中指出,高速鐵路運營後要儘快按照設計標準達速運行。

然而,目前我國大量高鐵線路未達速運營。例如,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線路中,目前僅京滬、京張、京津城際、成渝等4條高鐵達速運行,其餘20餘條運營時速均是300公里。因此,應儘快使我國高鐵按照設計標準達速運行,充分挖掘高鐵線路的運輸能力提高效益

與此同時,智能化也是未來高鐵競爭焦點。所謂智能高鐵,是指採用大數據、雲計算、北斗定位、下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速鐵路技術的集成融合,實現高鐵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技術水平全面提升。

“我國近期開通運營的京張高鐵和京雄高鐵,已運用智能化的列車控制系統實現了自動駕駛,標誌着我國正朝着智能高鐵時代邁進。”翟婉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