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治療救命 可降低成爲植物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樑以辰報導

車神」舒馬克去年因滑雪出了意外,昏迷近半年,醫師低溫療法讓他脫離恢復意識。到底低溫治療是什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麟表示,在實施心肺復甦術(CPR)讓患者恢復心跳後,使用低溫療法,能讓患者腦部代謝減緩而形成保護作用。

▲低溫治療救命 醫:可降低變成植物風險(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患者接受CPR之後,低溫治療是作爲保護腦部作用的一個動作,主要以人爲方式來控制病人體溫,使患者的體溫保持在32度至34度狀態並維持24到48小時,讓腦部代謝減緩保護腦部不會因爲心跳停止缺氧而造成損傷。

張麟醫師表示,由於作CPR當中,患者的腦部容易受到傷害,低溫治療的作用爲讓患者在未來有更好的神經恢復。因爲腦部神經一旦受傷,後續可能會出現細胞自體凋亡,或是發炎反應而造成二度傷害,低溫療法可以用來避免二度傷害。

雖然低溫治療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能恢復其受損,但在統計下,神經學表現的比例約提高1/3。臨牀上,若患者沒接受低溫療法將可能發生腦缺氧而變成植物人;倘若接受低溫治療,變成植物人的可能性將降低。

低溫治療並不是完全沒風險,其風險包括容易造成感染,以及患者心律不整等問題。張麟醫師說,若患者在接受低溫治療中出現患者不可承受的副作用時,低溫治療將會被終止,如患者心律不整、竇性節律不正常等,所以在接受低溫治療前,必須經過患者家屬簽署同意書

目前,低溫治療法以朝個人化病情而決定降溫到幾度,而未來醫界目標是把低溫療法提前到急救現場,讓患者神經學表現更好。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