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VS低鈉血癥:前者補碳水 後者補鈉

本站體育9月18日報道:

低血糖症和低鈉血癥一般情況下不會給跑者帶來很大的危險,但是,如果不認真對待的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兩種症狀表現有一些類似,但病因和治療方法卻完全不同。

低血糖症

不管是跑步還是進行其他運動,身體都需要靠消耗糖原來維持運動。當血糖較低時,意味着體內的能量被耗盡了,通常是由於跑者在跑步結束後2個小時內沒有攝入碳水化合物。

低血糖引發的症狀包括頭疼、噁心、疲勞、速度變慢。一旦出現低血糖症,需要治療的時間至少半個小時。此時需要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攝入運動飲料和凝膠是最便捷的方式,吃橘子也能快速緩解低血糖。

爲了防止跑步時出現低血糖症,跑者需要在跑前攝入足量的卡路里,防止跑步中途能量不足。如果是1個小時以上的長跑,跑者還需要在中途補給能量。

低鈉血癥

當血液中的礦物質鈉大量流失後就會導致低鈉血癥。在耐力跑步中,特別是持續時間長達四五個小時,最容易出現低鈉血癥。尤其是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跑步,跑者出汗較多,鈉就會隨着汗水而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低鈉血癥時它的症狀表現並不是那麼明顯。

低鈉血癥主要是給跑者的精神狀態帶來影響,包括頭腦不清,注意力不集中,分不清自己處在什麼地方。也會出現肌肉痙攣和手指腳趾腫脹的情況。

出現低鈉血癥後就要及時補充鹽,吃一些鹹食是比較快的辦法,運動飲料也可以提供礦物質鈉。如果感覺自己的症狀比較嚴重,需要及時就醫。

跑者在平時注意補充鈉,就可以防止出現低鈉血癥。特別是在比賽中,補充水分時不要只喝水,也需要攝入電解質飲料和凝膠,尤其是在比賽的後半段。如果喝大量的水而沒有補充鈉,就很容易出現低鈉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