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隱憂:中國大陸的汰役鋰電池 未來恐流入市面

▲在臺灣汽車電池尚未有安全規範,UL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公司研發技術部總監王凱魯認爲,若不盡早做規範,恐怕電動汽車及各產業未來會因此受影響。(圖/Kickstarter提供)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UL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公司研發技術部總監王凱魯今(13)日受訪時表示,臺灣、中國大陸對於電動汽車的鋰電池仍未有安全標準,但中國大陸光是今年1-8月就生產了67億顆鋰電池。王凱魯認爲,未來這些電池汰役後很可能將流到臺灣,應儘早訂定鋰電池安全檢查標準規範,以免電動汽車及各產業受影響。

賴清德日前喊出全面推動電動車經濟部沈榮津對於是否能在2030年將禁止燃油機車全部換爲電動車部分仍在評估。沈榮津表示,歐洲2040年禁止燃油車進入,越南也訂了2030年全面汰換燃油機車,臺灣部分則需看交通部政策與配合電動機產業鏈情況,最好的期望是在2030年完成目標

財政部受經濟部及行政院指示,也提出使用牌照稅修正草案,並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將延長電動汽車免徵使用牌照稅期限到2021年12月31日,並且將從明年起納入電動機車,2者時限相同。

各項政府單位措施多管齊下,就是爲了推動電動汽機車,不過電動汽車的鋰電池回收問題卻是大哉問。王凱魯表示,臺灣目前對於電動汽車的鋰電池並無安全標準,而且鋰電池若進入失控的熱反應,其電解液提供了助燃物氧氣、自燃物如碳等材料,搭配高溫後剛好湊足燃燒的3要件、一旦起火就相當危險,「若不及早訂定安全標準,未來還是得面對這類鋰電池的汰役問題。」

王凱魯也指出,根據今年統計,2017年1-8月中國大陸國內就生產了67億顆鋰電池,預計新能源銷售量將超過70萬輛,且預計2017年中國大陸動力電池總量將達到360億瓦特。

不過,未來這些中國大陸所淘汰的鋰電池,王凱魯認爲必定會流到各項設備使用或是被重新組裝後賣到各國。根據王凱魯及研究團隊測試,若是已充電100次的鋰電池內部短路,只會輕微起火;但隨着充電次數增加,已充電300回短路後會大火、已充電400回的更是一短路就立刻爆炸。

臺灣不僅沒有對電動汽車的鋰電池安全檢查標準,甚至得在幾年內面對大量中國大陸鋰電池的流入,王凱魯建議經濟部應儘快訂定標準、才能爲鋰電池與電動汽車產業做把關。▼隨着充電次數增加,鋰電池的危險性也隨之上升,據UL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公司研發技術部總監王凱魯測試,已充電400回的鋰電池一短路就有立刻爆炸的風險。(圖/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