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上海/2022亞運催生「電競主播」荒 年收入傳破2.3億

▲電競比賽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被列爲表演項目,2022年杭州亞運將成爲正式比賽項目。(圖/翻攝大陸網站

記者魏有德專題報導

電子競技運動比賽時,職業選手操作吸引觀衆解說員的表現也成爲賽事看點之一。解說員不僅要會說、學、逗、唱,塑造個人風格,對遊戲理解能力也要被放在臺面上檢視。2022年杭州亞運會舉辦時,電競被納入正式比賽項目,主播及賽評在傳統媒體上的解說,必然會與網路平臺上有所區隔人力缺口油然而生。

隨着電競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大陸不少高等學校校紛紛開設電競專業科系資料顯示,自2016年起,大陸教育部增列「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18年申報電競專業的院校增長到了51所,招生人數突破千人。

▲觀衆收看電競比賽,對解說賽評有很高標準跟期待。(圖/翻攝大陸網站)

由於正統主播及賽評的學校訓練較嚴謹,這種從電子競技遊戲催生出來的新職業,仍處於萌芽階段,也曾引起爭議。大陸電競圈2018年曾爆出「電競解說年收入可達5000萬元人民幣(約2億300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傳言」,引發業內人士議論

上海體育學院是大陸第一間開設「電競解說專業科目」的高等學校,擔任「新聞傳播外語學院院長杜友君曾在課堂上提到,「有上市公司的老總到我們學校招收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他表示,「優秀的電競解說,年收入是5000萬元,國內目前年收入過千萬元的電競解說總共四五十名,過百萬的有四五百名」。

英雄聯盟職業聯賽解說娃娃(右)、米勒(左)深受玩家觀衆喜愛。(圖/翻攝大陸網站)

言論網路上傳開,震撼整個大陸電競圈,「英雄聯盟」官方賽事一線主播娃娃、米勒、雨童等紛紛跳出來,在自己的微博或是直播平臺「闢謠」。雨童在個人微博上發文表示,「原來自己處在解說圈的『下水道水準,不能拖了人家後腿」。

雖然這消息未能獲得證實,業內人士也紛紛跳出來打臉,但不難看出電競圈主播及賽評的關注度未必比職業選手低。大陸「英雄聯盟」官方賽事主播娃娃曾在直播上透露,電競賽事的解說沒有固定薪水基本上按照場次而定,完整的解說一整場比賽,會有2500元人民幣(約1,1000元新臺幣)的酬勞。相對而言,只要有比賽,這些解說員纔會有薪水可領。

▲大陸電競英雄聯盟職業聯賽解說。(圖/翻攝大陸網站)

目前在大陸要投入電競賽事解說分爲兩種門路,一種是由退役選手轉型而成,如李曉峰(SKY)、劉謀(PDD)等人,跟一般的體育選手一樣,他們對遊戲瞭解較深,戰術及技術上的解說比較專業,但語言能力上則需要加強;另一類人遊戲玩得並不出衆,但語言功力強、語速也很快,容易快速讓觀衆有置身比賽內的魔力,如央視《王者榮耀》解說員詹俊等。

兩種類型的主播各有擅場,但電競已被列爲正式運動項目,對於賽事解說及主播的要求標準將會提高,可以預期的是,電競解說也會成爲正統科系口語傳播中的一環,對於未來想投身電競產業年輕人而言,從正規體系脫穎而出的案例將會隨着產業發展,得到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