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八成受訪者認爲個人信息被過度收集 你怎麼看
61.3%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個人信息,59.2%受訪者建議認真閱讀應用權限、用戶協議
如今,掃二維碼點餐、下載App都經常被要求授予個人信息權限,網絡平臺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現象比較普遍。前不久,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有效遏制和打擊過度採集個人信息現象成爲關注焦點。你覺得你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嗎?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66.1%的受訪者指出很多手機應用不授權就沒法用,用戶只能被迫接受。防止信息被過度收集,61.3%的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提交個人信息,尤其是財產、生物識別等敏感信息,59.2%的受訪者建議認真閱讀應用權限、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
79.2%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
四川傳媒大學大三學生肖筱(化名)覺得,科技越發達信息越透明,像掃二維碼點餐、掃碼支付都是科技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比如外賣點餐一定會透露個人位置信息。
調查中,79.2%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信息被過度收集了。
河北省承德市某諮詢公司員工蔣巖(化名)表示,安裝新的App時幾乎都要授權手機內存、相機、電話權限,而這些權限不都是必要的。“有一次我瀏覽網頁諮詢了關於矯正牙齒的事,在一個網頁上填寫了電話,不到半小時就有人打過來,之後時不時就會接到相關的電話,給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網絡平臺存在哪些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爲?66.1%的受訪者指出很多手機App不授權就沒法用,用戶只能被迫接受,64.4%的受訪者指出平臺會默認用戶開通各種權限。其他還有:對用戶提出不合理的授權要求(48.5%)、收集敏感信息時未明確告知用戶用途(44.2%)、隨意使用用戶信息(28.2%)等。
蔣巖說,購物和支付App擁有用戶個人電話、家庭住址、銀行卡等信息,一旦泄露非常危險。還有一些應用不授權位置和電話信息就不能使用,很多小程序也都需要用戶允許其獲得相關賬號信息。
“在很多軟件或平臺註冊賬號的時候,會需要手機短信驗證碼。還有一些遊戲的防沉迷設置需要輸入身份證號碼。”肖筱覺得,身份證號和一些手機存儲信息權限,經常被過度收集。
調查中,受訪者覺得手機號碼(60.1%)、通訊錄(53.1%)、身份證號(47.6%)和位置(46.1%)等信息被過度收集了。其他還有:用戶個人照片(32.8%)、財產狀況(22.4%)、短信(21.9%)、生物識別(15.8%)、生理信息(10.5%)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紹,當下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爲有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超出了用戶協議的規定,其次是超出了產品的性能和功能性的目的,比如說手電筒App需要訪問通訊錄,第三是超出了法律的規定。
“收集的信息數據越多,商業價值就越大,輕則可以利用用戶畫像做精準營銷,發送商業廣告,重則將一些信息用作犯罪活動。”朱巍說。
61.3%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個人信息
防止信息被過度收集,61.3%的受訪者建議不隨便填寫、提交個人信息,尤其是涉及財產、生物識別等敏感信息,59.2%的受訪者建議認真閱讀應用權限、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55.2%的受訪者建議強化隱私觀念、主動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48.6%的受訪者建議對信息收集要求不要隨便同意,要認真考慮,33.9%的受訪者建議遇到個人信息遭泄露時,要積極通過法律渠道主張權益,30.4%的受訪者表示不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安裝來歷不明的App。
朱巍建議,不管是PC端還是手機端,用戶都要定時清除自己的使用記錄。不用的網絡服務或App要註銷賬號,不要只把App刪掉。其次,如果發現有人在濫用自己的信息,侵害了自己的權益,按照網絡安全法的規定,是可以要求網絡經營者停止侵權的,這是用戶的權利。同時,如果發現網絡經營者收集了自己的錯誤信息,也有權要求更正。
“不要使用公共區域的WIFI,不要瀏覽一些不安全的網站。”肖筱說。
“個人信息涉及金融安全,也就是個人的資產安全。所以網絡支付在關聯銀行卡時,這個卡要是一個特殊的卡,不要把全部的錢都放在這個卡里面。比如說你有1萬元,那麼關聯卡可能有個兩三千元就可以了。”朱巍說,不要輕易去點開或進行性格測試,不要爲了給別人投票授權某個App獲取你的信息,這種投票是沒有意義的,得不償失。爲了一個投票,把所有的信息都交給別人,是有巨大風險在裡面的。
蔣巖建議大家加強網絡安全意識,不隨便對一些應用和軟件授權,儘可能少在網站上留下自己的私人信息。
“驗證碼不要隨便回覆,如果有鏈接不要輕易點,因爲很有可能會在你的手機或PC端安裝一個插件,監控你的行爲。比如說你打開瀏覽器去查找某家醫院,就在第二天接到了醫院的電話,這個時候肯定會覺得是瀏覽器平臺泄露了自己的隱私,但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不是這麼回事,有時候其實是用戶手機裡不小心安裝了這種插件,用戶的行爲被監控和收集,然後在網絡黑色產業鏈的運作下將你的信息轉賣了。”朱巍說,安裝安全軟件,定期清理插件也很重要。
“電話號碼、學校等信息太容易泄露了。”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大三學生楊嬌毓(化名)建議謹慎對待需要填寫信息的App,注意識別和過濾垃圾軟件,不要因爲怕麻煩就盲目、不加過濾地安裝、授權。
爲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範個人信息使用,相關部門已作出很多努力。今年以來,工信部已經向社會通報了5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爲的App(移動應用程序),後續還將對問題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徹底的企業依法嚴處。
受訪者中,00後佔1.9%,90後佔23.9%,80後佔53.9%,70後佔13.8%,60後佔5.9%,其他佔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