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對峙週年 莫迪出席峰會穩局面

印度總理莫迪9日抵達青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華社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9、10日召開,印度總理莫迪參會,並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晤,繼武漢會晤後,2個月內再度碰面,由於正值中印洞朗對峙一週年,干戈玉帛,印度對陸關係有何盤算?分析人士稱,莫迪此次參加上合峰會,尋求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並非主要目的,安全與反恐纔是印度的首要考量,印度不希望正面對抗大陸,但也不希望中俄聯手巴基斯坦,進而損害印度利益

美國之音引述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研究員伍思諾(Joel Wuthnow)的報告,他分析洞朗對峙一週年時提到,印度聚焦於中印關係的穩定發展,首先致力於兩國經貿關係,削減印度的貿易赤字;其次,2019年印度將迎來大選,莫迪爲了爭取更多的政治資本,也會繼續奉行「戰略自主」,彰顯印度作爲大國的自我期許。

報導也提到,印度加入上合組織,表面上是爲了貫徹「推進世界多極化」的外交政策實質上,是爲了防範中俄在上合組織中,削弱印度在中亞、巴基斯坦問題上的話語權

印度戰略家拉賈莫漢(Raja Mohan)曾表示,雖然反恐和反分裂是上合組織的核心目標,但在喀什米爾問題上,中國不太可能會向巴基斯坦施壓,要求其停止跨境恐怖襲擊分離主義俄羅斯也不可能在喀什米爾問題上對印度施以援手。

地緣政治看,印度與中亞地區聯通,因巴基斯坦橫亙而被阻斷,使印度不可能像其它中亞國家一樣,得到上合組織帶來的基礎設施升級、互聯互通紅利;因此,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最看重的,不是經濟與能源合作,而是得到各成員國在安全與反恐領域的承諾。

大陸的南亞問題專家毛克疾也表示,站在印度的角度,加入上合組織,與其說是積極謀取戰略主動,不如說是對潛在不利局面加以「對衝」,作爲組織成員,雖難在中俄主導的局面下設置議程,卻可以延遲、解除那些對自身不利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