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集團再招500人!展望2018邁向國際 廣邀各地好手力拼「世界盃」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放眼國際,廣邀各地好手力拼「世界盃」。(圖/記者徐文彬攝,下同)

ET來了/特別報導

東森集團旗下兩巨頭《東森購物》與《ETtoday新聞雲》,二O一七年分別創下年營收一百三十九億與六億的好成績,提供近千個工作機會;二O一八年,東森集團將再招募五百名人才,並且提供順暢的升遷管道與出國參訪的機會。在許多企業面臨裁員危機的同時,東森集團仍大舉徵才,並且邀請國內外人才加入,希望藉此踏上產業發展國際化的第一步。Q1. 二O一七年東森集團創下佳績,您身爲執行策略長是如何整合集團資源,以達到企業最高效益?A: 東森的文化就是「積極創新、勇敢執行」,東森購物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開臺,當時是臺灣第一家大型、合法的電視購物平臺,至今十九年,隨着時代變遷及科技進步,東森購物從初期的電視購物發展到型錄,再到網路,以及近兩年拓展的中華電信MOD、電話行銷(Outbound Call)、行動APP等全方位通路運用大數據科學分析八百八十萬消費會員資料庫,進行精準行銷與會員經營。二O一七年雖然臺灣電商市場步入紅海以及跨國電商的激烈競爭,但東森購物在多通路經營逐漸發酵下,依然創造了一百三十九億的營收、四‧四八億(自結)的稅前盈餘、營業利益率達到三‧四%,遠高於今年營業利益率力保一%的PChome。此外,去年底尼爾森全臺灣市調顯示,東森購物仍然是品牌知名度、滿意度第一名,但我們深知,在科技 日新月異的新零售時代,要滿足消費者的深度需求,更要精益求精、力求創新。這裡提到東森購物未來的發展關鍵,如何滿足新科技時代的潛在消費需求?這正好與以往商業模式不同的ETtoday新聞雲,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下有了交集。

今年才滿六歲的網路新媒體平臺ETtoday新聞雲,與已經十九歲的東森購物,兩家公司有着截然不同的經營優勢。ETtoday新聞雲透過即時、友善的社羣互動跟分衆經營,成立六年來,擁有海內外近一千五百萬名粉絲,在二十五個分衆明確的粉絲團中,新聞雲、星光雲、寵物雲、分享雲、美女雲的粉絲數均超過百萬,是FB在臺灣最強大的新媒體社羣夥伴。ETtoday的團隊每天編採各類型新聞約七百則,可觸及臺灣近八十%的網友,每月可觸及的二十五到五十四歲青壯年人數超過九百一十萬,比臺灣任何一個電視家族觸及的人數更多,已成爲全臺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網站。同時,ETtoday更是網路新聞媒體中,唯一大規模發展影音服務的先鋒,舉凡現場直擊、新聞與政論直播、綜藝娛樂及短視頻等,每天超過五個小時的直播節目,平均同時在線人數超過兩萬人。在營收表現方面,ETtoday新聞雲二O一七年全年營收突破六億大關,過去三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都超過四十二%,十一月單月營收更突破六千萬,超越至少兩家傳統無線電視臺的單月營收。

說明兩家公司的現況後,兩者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如何產生呢?雖然東森購物與ETtoday新聞雲的定位、經營型態、組織發展有別,但是,未來在資訊娛樂化、去中間化、行動化等趨勢引導下,用戶不再需要透過多箇中間平臺接受單一訊息,而是可以在同個平臺或服務介面上獲得精準內容或多元服務,手指一滑就出現想看的新聞與延伸訊息、讀完新聞可立即購買關聯產品,甚至在有興趣的社羣裡得到有用的資訊、商品或服務。看來原本不相干的「新零售」與「新媒體」終於在科技的牽線下產生交集,發展出綜效,這就是兩家公司優勢的強強結合,也是東森集團資源整合、超越競爭對手、創造差異化優勢的重要作法。透過這些獨特、專屬的資源整合,將東森發展中的三大核心事業平臺:智慧科技零售事業、科技新媒體、智慧O2O(線上線下整合)行銷平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並交叉運用,是未來的重要策略。

▲無視各大企業裁員潮,東森集團持續釋出數百職缺給年輕人舞臺。Q2. 東森集團不吝拔擢人才,今年開始更歡迎國外人才加入,有何戰略性考量與規劃?A:我們堅信,一家企業仰仗單一商業模式或產品是不能長久的,就像NOKIA、柯達、TVB、《壹傳媒》,甚至臺灣的報紙、無線電視臺、PChome等,所以,我們更會聚焦在原有優勢下延伸出的新服務、新科技、新通路、新商模,這都需要優秀人才與完善的組織架構來完成。二O一七年東森集團旗下:東森購物、ETtoday新聞雲,及新成立的東森全球新連鎖事業,已招聘近千名新血,隨着上述計劃與業務的拓展,今年還有超過五百個職缺。至於軟體與人才方面,產學合作廣納顧問團將是核心,將擴大與中研院及國內外各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積極進行各種層面研發,這都是以「人才」爲本的紮根工作,也因此,東森在開春首要工作,就是延攬各界好手,廣納各類專才,集團海外公司將招募海內外優秀人才,邀請到東森上班。二O一八年,面對數位匯流和全球化的趨勢,東森集團期許能成爲華人媒體的領航者,在市場上要和Google、Facebook、Line等國際公司一起打「世界盃」,除了本地優秀人員,外籍人才會是今年積極招募的對象,希望藉此踏上產業發展國際化的第一步。談到國際化,透過併購優質企業也是東森集團加速推動國際化的重要策略,例如東森購物併購香港美妝垂直電商草莓網,由英國籍CEO負責運營的草莓網於一九九八年設立於香港,二十年來已建立了分佈在十六個國家,超過一百個長期合作的商品供應鏈,提供優質品牌美妝品,以三十多種語言行銷逾兩百個國家,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國際化跨境電商,東森購物將對草莓網投入更多資源,發揮集團集合、整合、融合的三合效益,讓更多臺灣的優質商品(包括美妝品、保健品等)透過草莓網行銷全世界,使臺灣的產品在全球發光發亮。

Q3. 東森集團延攬人才的宗旨爲何?希望如何爲集團帶來新氣象?A:東森在選才訓才留才的人才方案上有幾個傳統;首先,是好手雲集,我向來敢用人、敢給高薪、敢授權,因此,集團裡不僅有長久培養的優秀經理人,更引進各方好手,包括有電商教父稱號的Yahoo電商舵手王志仁、前中天董事長馬詠睿,甚至國際背景麥肯錫專案經理潘逸凡、以及服務福斯(FOX)傳媒集團的陳安祥。第二、東森重視教育訓練,外界常說東森會議多,但東森各種教育訓練、企業講座、出國參訪機會更多,是個精進能力、培養其他專長的絕佳環境。第三、東森會破格擢升,年齡不是問題,只要有戰功、有能力,二十多歲年薪百萬的比比皆是,三十歲出頭當上經協理、助理副總編輯也不在少數,而ETtoday更有同業中首創簽約留才計劃,以保證調薪及期滿獎勵金,讓優秀人才在公司穩定發展。無論是對人才的選、訓、留,東森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更有完善的激勵獎金,只要表現卓越,年終加上季獎金,年薪最高可領十八個月全薪,遠勝許多企業口惠而實不至的微幅調薪。最後,我摘要東森集團的特色爲以下六點,有助於有意加入者的瞭解,東森是:1.學習型組織:密切觀察市場與消費者,審時度勢,追求卓越、不斷學習新知。2. 革命型組織:快速行動,打破常規,永遠在尋求突破、創新,革市場的命、革自己的命。3. 變形蟲組織:不拘泥現狀,隨時因應局勢,進行策略與組織分工的調整,擺出最佳陣勢。4. 雁羣型組織:目標始終一致,能團結,也能合作,相互導引提醒,攜手共進。5. NASA型組織:海納百川,能包容各界好手,激勵各自發揮所長挑戰自己,挑戰高手,挑戰紀錄。6. 創新型組織:鼓勵創新,鼓勵嘗試,寧可從嘗試失敗中學習,也厭惡在左顧右盼、因循苟且中度日。總之,「想賺錢的人、有本事的人、有夢想的人、想成爲高手的人,東森歡迎你加入」,期望年輕人、優秀人才加入東森集團,帶來新思維、新創意,激盪出不同火花,更竭誠歡迎國內外的優秀人才一起加入東森大家庭,爲邁向全球華人新零售、新媒體第一品牌共同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