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交鋒:周天瑋》白宮淪陷在敦克爾克?

本月導演兼編劇克里斯多夫諾蘭製作的影片《敦克爾克大行動》上映,廣告看板在全球各地推出,上面的一句話「活下去就算贏」(Survival is Victory),讓人或許聯想到任期恰恰屆滿半年而飽受攻擊的川普總統

「敦克爾克」講的是在二戰期間,英法盟軍40萬人被德軍包圍在法國北境敦克爾克,瀕臨殲滅,英國首相丘吉爾下達「發電機行動」展開搶救,並且動員民用船隻協助全面撤退。這次大撤退,9天900艘船超標撤走33萬人,爲盟軍保存了實力,是戰史上的奇蹟英國人將敦克爾克大撤退引爲光榮,實在有其道理。

不過,諾蘭版的「敦克爾克」與其說是一部戰爭電影,不如說是一部以戰場爲情節背景的懸疑片。對白簡約、畫面疏離、音效重壓時空抽象、戰略戰術不加演義納粹敵人好像若干科幻電影裡的外星人,刻意留白;而「發電機行動」的靈魂人物邱吉爾也從未露面,他的著名談話一直到最後才畫龍點睛,至於是否餘音繞樑,那就見仁見智了。

川普和諾蘭相似,他們的故事都充滿了實驗和體驗性:孤獨、矛盾、懸疑、非傳統。他們的世界觀扁平解構;他們對事件的認識,相對聚焦於容易被遺忘的個人和當下,貌似卑之無甚高論。諾蘭和川普可也都同樣擁有極大的魅力,能直接訴諸羣衆。

諾蘭的影片大賣,川普先後在流行和民粹領域得利。但川普和諾蘭此刻的差異在角色任務:諾蘭專注於把電影拍好,賺錢得獎,而川普絕對正在適應和改造美國總統這樣一個世界領導的角色。川普以雷根爲師,可他卻不像雷根那樣收放自如並且能夠時時形塑經典、追求昇華大亨川普,原有親民土豪風,與精英文化陸離斑駁。

的確,自川普當選以來,9成美國主流媒體與他互看不順眼。全世界認爲他行將刺者有之,認爲他行將被彈劾者更有之,各方不看好他的人居多,他的任期是不是危在旦夕?競選連任是不是根本免談?真難以逆料。但可以預見在總統這個職務上,他的支持度泰半將低於4成。

川普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擾,是國會和獨立檢察官調查他的團隊所謂勾結俄國的問題。關於這個調查,捕風捉影,虛虛實實。任何這類調查,總要有刑事犯罪爲由頭纔好發端。而通俄案,進行了大半年,還沒有找出任何犯罪證據,連鐵桿民主黨學者哈佛法學院憲法和刑事法權威教授德修維茲都看不下去了,難怪許多人認爲這是在對川普獵巫。我在半年前提出,所謂川普搞法西斯其實是個假命題,因爲美國根本不存在獨裁的環境和土壤。華府九龍治水,是個神聖宏偉的沼澤爛泥白宮既不能左右國會或司法,又處處面對泄密和調查,更經常被媒體打得遍體鱗傷,如何奢言擴權宰制反川普深國廣國國中之國連線如此之活躍,便是旁證。

共和黨總統受制,對手錶現更差。國會今年先後舉行4個議席特別選舉,民主黨屢戰屢敗。民主黨面臨35年來最嚴重的品牌危機,卻一直到這幾天才與希拉蕊公開進行切割。美國今年新增就業百萬,股市房市持續上升,郭臺銘高調進行鉅額投資,川普提名的最高法院法官也順利就任。但是,如果你的消息來源是美國主流媒體,你便會以爲白宮淪陷在敦克爾克。

(作者爲洛杉磯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理事長、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