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臺商百強 新南向最愛這一國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發表東協臺商500強大調查。▼ (圖/記者淑慧攝)

記者林淑慧/臺北報導

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臺商勇闖東協十國成果豐碩!中華徵信所今(31)日發表東協臺商500強大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共有175家臺商在越南投資,是臺商投資家數最多的國家,臺商總營收達新臺幣3207.9億元,純益率達7.51%的獲利能力,也名列東協十國之冠。

中華徵信所與財訊今(31)日共同主辦「東協臺商500強論壇」,發佈臺灣第一份「東協臺商500強排行」,並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外貿協會董事黃志芳南僑集團會長飛龍、凱撒衛浴董事長蕭俊祥與會。

依據調查統計,若以營收標準來觀察,到東協投資的前100名臺商,在2016年的總營收達2.29兆元臺幣,比2015年成長22.46%;從獲利來看,也比2015年成長2.73%;總稅後純益爲708.37億元,純益率爲3.09%。共有48家公司營收成長,84家公司獲利,顯示多數臺商2016年在東協市場都有不錯收穫。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越南仍是臺商佈局東協市場的主力,不論是臺商的投資規模或是獲利能力,都名列東協第一。

另外,針對新南向的未來挑戰,劉任表示,東協是一個內含十個國家在內的地區,臺商往東南亞市場發展,必須從三方向着手:一、改變市場佈局;二、改變代工投資佈局;三、改變大投資思維

劉任指出,東協是個對區域內比較沒有約束力的新興地區,有不同文化、不同國情、不同市場消費習性,臺商往新南向發展,要把東協當成十個國家來看,充份瞭解後再選定適合的市場來佈局。

其次,臺商必須改變代工投資佈局思惟,應積極思考如何用優勢,如用軟實力進攻市場,而非純以代工基地的想法,纔不會重蹈投資大陸,只重代工、不搶內需市場的覆轍

「新南向不是砸大錢就好,必須落實在地化發展,」劉任指出,臺商投資方向需融合當地國情,並善用該國鼓勵政策、多元佈局,並考慮「三攻道路」:攻原物料、攻內需打品牌、攻基礎建設

中華徵信所表示,該調查是以東協「臺資方合計持股超過50%的企業」、「臺資方持股雖未超過50%,但臺資方具有經營權或有董事身分具有重大影響力之企業」,再以中華徵信所集團資料庫550大集團的東協961家子公司及轉投資爲基礎樣本,如遇上樣本不足部分優先以其他公開發行公司之子公司補足,或是以公開臺商名單來進行國際資料的比對和取得,統計至2016年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