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獎登場!生命科學家打造臺灣版諾亞方舟 獲頒人文獎

▲第27屆東元獎登場。(圖/記者姚惠茹攝)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今(21)日舉行第27屆「東元獎」頒獎典禮,頒發科技類四大領域共七位學者獲獎,「國產學者」獲獎人數首度超越海歸派,至於人文類獎則頒發給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李家維,表彰其籌劃建置「辜嚴倬雲熱帶植物保種中心」,打造臺灣諾亞方舟

今年「東元獎」科技類在「生醫農業」、「電機資訊通訊」與「機械能源環境」領域,同時有兩位學者脫穎而出,共同平分80萬元獎金;僅「化工/材料」領域由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葉均蔚獨領風騷,主辦單位今年再度邀請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擔任頒獎人。

「東元獎」自1994年創設至今,頒發獎金累計超過8230萬元,陸續有155位學者專家獲得殊榮,其中「生醫/農業」領域由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兼研發長鄭添祿臺灣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兼任臺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共同獲獎。

「電機/資訊/通訊」領域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兼副校長張翼與臺灣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兼電資學院副院長吳宗霖連袂摘下;臺灣大學機械系終身特聘教授陳炳𪸩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鬍竹生則在「機械/能源/環境」領域同登榮耀。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類獎七位得主有四位是「國產學者」,在國內從小學攻讀到博士,卻在各自的領域引領全球研究風潮,像是葉均蔚發明「高熵合金」,打破千古鍊金鐵律,開啓材料科學研究新頁;吳宗霖研製出世界最迷你且可抑制高頻無線傳輸雜訊干擾的電路元件;鄭添祿獨步全球開發出研發抗癌新藥的抗體鎖;高嘉宏是B型與C 型肝炎病毒研究國際權威。

此外,三位海歸派學者則審時度局掌握國際科研脈動,爲臺灣創新產業開創新局;張翼不但是臺灣砷化鎵產業「開山鼻祖」,更是三五族複合物半導體產業的「動力火車」;陳炳𪸩透過研究成果技轉,爲臺灣打造兩家躋身全世界前五大的散熱模組廠商;胡竹生新冠肺炎(COVID-19)突襲全球的危急時刻,在40天內協助政府迅速建置口罩國家隊,使我國成爲國際防疫典範。

人文類獎今年以「物種保育」爲遴選領域,李家維在臺泥集團鼎力支持,2007年在屏東縣高樹鄉建置「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宛若臺灣版的諾亞方舟,14年蒐藏接近3.4萬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成爲全球物種最豐富的保種中心,爲許多瀕臨絕種、甚至已找不到活體的植物,留下一線生機。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郭瑞嵩表示,「創造力」是東元基金會的的核心價值,無論是創設「東元獎」,舉辦「Green Tech」國際競賽、或「驚歎號」臺灣原住民族羣永續教育,都是以激發「創造力」爲主體,這屆八位得獎者透過科研創新,不畏艱難爲臺灣永續發展創造新局,就是「創造力」生生不息的動能。

人文類獎得主李家維以「瀕危的生命界─全球拯救行動」爲題發表演講,跟所有得獎人與應邀觀禮貴賓分享各國如何透過跨國合作,遏阻並搶救因人類活動而瀕臨觸發邊緣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更從「辜嚴倬雲熱帶植物保種中心」帶來40株臺灣卷瓣蘭特有種與40株國家瀕危(NEN)級九九峰秋海棠,呼籲大家共同照顧愛護瀕危植物,讓保種活動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