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仁醫之子 膝關節權威呂紹睿 白袍下如戲人生

(呂紹睿/照片提供)

「已是晚上七點半,最後一位坐着輪椅的五十出頭的女性病患,剛被推進來,即放聲大哭:醫生,請救救我…」,頂着「全臺最難掛號」的名號,慈濟大林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被許多深受膝蓋疼痛之苦的病患視如救世主。這位說話低聲溫柔的呂主任,花白髮絲及慈眉善目的面容之下,有着比八點檔還精采的人生故事。

三貼出診 難忘父親「小城仁醫」身教

呂紹睿的從醫之路,簡單來說就是「以父之名」。出身於竹東醫生世家,他的父親呂燿樞也是當地響噹噹的人物。呂燿樞以一個公學校畢業的學生,卻能以第一名考上全臺唯一每屆只招收40人的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後來呂燿樞選擇習醫,成績優異,是那屆臺大醫學院第一名畢業生,因爲家庭因素,他結束在臺大病理科的助教職,回竹東開設呂內科診所,這段小鎮醫生的歲月,也是呂紹睿打從心裡想從醫的起始。

「我從幼稚園有記憶開始,就想要當醫生」,呂紹睿說,「因爲家裡開診所,我最喜歡站在父親身旁看他問診,上了小學,夠高了,就跑到幫藥劑櫃那裡幫忙包藥,我的手腳很快。」回想起這段日子,呂主任的眼神溫柔而堆滿笑意。

「只要看到父親提着醫師包要出診時,那時還小的我就總是想要跟着出門,父親就會騎摩托車,載着一位藥劑生,讓我坐在他前面,就一起朝着病患的家去…」,這個三貼的尋常畫面卻彷彿電影場景,清楚描繪當年小鎮上醫病的親密關係,也是呂紹睿對父親最深刻的印象。

當信任感激遇上用心親爲 看見最真誠的醫病關係

「有些老人家沒有辦法出門看醫生,父親會選在下午出診,我跟在身邊,看到病人和家屬對醫師那種出自內心的信任與感激,這樣的醫病關係纔是最真實的。」呂紹睿話鋒一轉,「那時沒有甚麼超音波儀器,但父親就憑着深入觀察患者症狀,細心耐心找資料比對,診斷出患者是因腎上腺腫瘤導致高血壓,這在當年是臺灣首例。」後來他考進醫學院,父親自然高興萬分,只要呂紹睿寒暑假回到家,父親如果在診間看到特殊病例,都會叫喚呂紹睿到身邊,親自跟他講解,就是這麼認真的行醫態度。從小耳濡目染,看着父親從問診到驗血驗尿等種種檢驗都親力親爲的過程,讓呂紹睿到現在都執着相信「真正的醫生就是這樣!只要是對病人好的,我就堅持,不會想那麼多,因爲這事實上就是病人遇到的問題。」

一手觸診開刀 一手寫作拉琴 白袍下的另一面是作家

除了白袍上身時的呂主任角色,他還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一般人認爲他的孩子應該也會繼承衣鉢從醫,「我的孩子沒有一個走相關路線」,呂紹睿笑着說,「我從來沒有明示或暗示希望他們從醫,我希望他們照自己的興趣,因爲『人生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工作和興趣可以相結合』」。倒是家族裡傳承着喜愛音樂與文學的血液,有「臺灣指揮國際樂壇第一人」美稱的指揮家呂紹嘉是他的弟弟,呂紹睿的兒子呂育衡也出了一張自創自彈的鋼琴CD,呂紹睿在部落格上,爲愛子親撰導聆,文筆雅緻帶哲思,寫作也成爲呂紹睿在面臨白色巨塔裡種種紛擾時,得以平衡自我的力量。

一跌知痛苦 「最難掛號」名聲非虛名

忙碌的呂主任習慣一心多用,但2007年有一天,他在平常行走習慣的醫院樓梯間突然踩空,當場扭傷腳踝傷了韌帶,大醫師瞬間變成行走不便的病患。呂醫師在部落格里清楚記載了這一段「失能記」,從醫生視角寫出身爲病患的種種心情,「接觸醫學30年,骨科行醫20年,初次體會了病患發現患肢失能當下的感受,直覺得,深深把這種感覺銘記在心,將來更能以同理心體會病人的痛苦。」

對病患來說,呂紹睿除了提出理念創新的「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讓原本恐得置換人工膝蓋的部份病患,實際上是有被治癒機會免換關節之外,呂主任對病人有如「渡化人心」的言行態度以及同理視角,也許更是他在病患心中,儼然有了「救世主」形象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