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到巴塔哥尼亞玩滑雪了 你還要雪場做什麼!

本文由本站旅遊「極客鮮瘋隊」出品,態度玩家聚集發聲地,給你一萬種野法(微信公號ID:jikexianfengdui)

#一萬種野法# No.40「巴塔哥尼亞滑雪

看過這樣一句話:

阿根廷可以說是從中國出發你能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了。

作爲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北京呈地核對稱。直線飛行距離超過兩萬公里。

而阿根廷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寬闊的七月九日大道,不是伊瓜蘇瀑布,不是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而是幾乎在南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高原。

關於巴塔哥尼亞Patagonia

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是因爲看了一部紅牛拍的登山紀錄片《託雷峰紀實》。後來,神級攀巖運動員Alex Honnold和Tommy Caldwell搭檔不間斷攀登了Fitz Roy天際線上的七座山峰橫穿,一舉拿下2015年攀登屆最高成就“金冰鎬獎”,並被拍成紀錄片《A Line Across the Sky》。於是我一直告訴自己,作爲一個阿式攀登愛好者,終有一日要去巴塔哥尼亞朝聖。

Alex Honnold和Tommy Caldwell攀爬的菲茨羅伊天際線

巴塔哥尼亞高原作爲阿根廷和智利的分界線,其高聳的山體阻擋了來自南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形成了巴塔哥尼亞山區臭名昭著的極端不穩定氣候。一個名爲El Chalten(查爾騰)的小鎮坐落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山區腹地。這個小鎮常住人口不到300人,但是卻成爲了阿爾卑斯式登山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每年南半球的夏天(12-3月),無數高水平攀登愛好者會來到El Chalten,挑戰巴塔哥尼亞超高難度的阿式攀登路線。而這一地區最有名的兩座山峰,Fitz-Roy(菲茨羅伊峰)和Cerro Torre(託雷峰),登頂者寥寥。

El Chalten 查爾騰鎮

一次偶然的登山滑雪旅行

9月是南半球的初春,對於阿式攀登來說還太早。在大致搜索了一下攀登線路情況後,我發現並沒有適合在那個季節攀登且適合我水平的線路。於是我聯繫上了El Chalten最有名的嚮導公司Chalten Mountain Guides(CMG)的老闆,同時也是專業高山向導Manuel Quiraga尋求意見。Manuel是我幾年前在加拿大登山的時候偶遇認識的,他告訴我,9月在巴塔哥尼亞往往是滑雪的好日子,初春的天氣回暖,天氣較穩定,山上也有一些新雪覆蓋,會很不錯。

曾經在Jackson Hole住過半年的我,想想El Chalten和Jackson一樣都是戶外小鎮,那麼多山,一定有很好的滑雪場吧。

結果發現並沒有!更別提纜車和壓雪機了。El Chalten所有的滑雪活動均以登山滑雪(Ski Touring&Ski Mountaineering的形式進行)。阿根廷全境有十多個滑雪場,但是El Chalten附近並沒有。好嘛,既然機票都訂了,看來必須帶上分裂板用人力上山了。

Manuel本人攀登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高山,尤其是幾乎爬遍了安第斯山脈所有叫得出名的山峰。他也是第一個帶領客戶成功登頂Fitz Roy的高山向導,並且上過阿根廷國寶級攀登雜誌的專欄。第一眼看他一箇中年油膩男的樣子,我們相處的幾天時間裡也是無話不談,從互相學中文和西班牙語,吐槽老美的無知自大,到在帳篷裡互相報復性放臭氣(誒誒這段就別寫了吧...)

拖着雪板包幾經折騰後,(國際長途里程票經常需要大範圍跨航司轉機)終於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接着乘坐阿根廷航空的國內航班飛往南部小城El Calafate(卡拉法特)。相信很多關注過南極遊的人都知道烏斯懷亞,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離烏斯懷亞不遠的El Calafate的存在。El Calafate是著名的阿根廷40號景觀公路(Ruta 40)的重鎮,也是阿根廷南部地區重要的旅遊集散中心。有衆多巴塔哥尼亞觀光探險遊(Patagonia Safaries)從這裡出發。

但是此行我的最終目的地是El Chalten(查爾騰鎮),從El Calafate機場出發有往返巴士服務,單程4小時。但是因爲需要呆近一週的時間,我爲了行動方便,便在機場租了車,驅車前往El Chalten。

路上陰晴不定,快到El Chalten的時候突然放晴,Fitz Roy峰和Cerro Torre峰赫然出現在眼前!

開往El Chalten的路上,左側的塔狀山峰爲Cerro Torre,右側最高峰便是Fitz Roy

一路上能看到很多野生動物,比如野生草泥馬....

誒感覺好像又不像草泥馬,後來搜一下才知道這個其實叫駱馬(小羊駝)。只生活在安第斯山脈的高原地區,一路上都能看到成羣結隊一大片。

尋找合適的天氣窗口

到了El Chalten第一時間與接下來幾天的嚮導Manuel在他嚮導公司的辦公室見面。因爲巴塔哥尼亞地區聚集了大量來自的天氣陰晴不定,很可能早上還是晴空萬里,下午就有暴風雪來襲。所以提前知曉天氣非常重要。山裡的天氣不像城市裡的天氣可以很準確地預測。所以在簡單寒暄和討論可選擇的山峰和路線之後,我們開始研究天氣,根據天氣來決定攀登目標。

El Chalten周邊徒步路線及登山地圖

Loma del Diablo(大菠蘿山)

Loma del Diablo在西語中的意思是“魔鬼山丘”,中文名其實是我起的:Diablo是遊戲“暗黑破壞神”的名字,我也喜歡把這個遊戲叫做“大菠蘿”,於是....

之所以選這裡作爲第一個攀登目標,是因爲這裡離路邊近,只需要揹着雪板徒步一個小時便能開始踩着雪板攀登。大菠蘿山只有大約1700米的海拔,而且由於是碗狀地形,從山下踩板爬升單次只需2小時左右,可以一天上升下降多次而且每次都能走新的路線(每次滑降都能回到碗底),非常適合大半年沒滑雪的我先適應一下作爲熱身攀登。

只要向北離開El Chalten,就會立即進入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Los Glaciares),El Chalten周邊幾乎所有可以玩的地方都在冰川國家公園內。大菠蘿山位於冰川國家公園的北緣。

冰川國家公園內部所有的道路都是坑坑窪窪的砂石路,路況很不好,所以車最多也就是開35km/h左右。早上7點從鎮上出發,20多公里的路開了將近一個小時纔到一個極其隱蔽的徒步小徑起點。值得一提的是路上有一個近乎直角的轉彎,Manuel戲稱這個彎爲Turn of the truth(真相之彎)。因爲過了這個彎才能真正看到山裡的天氣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更加說明了巴塔哥尼亞的天氣變化莫測。

一切準備妥當,徒步爬升中規中矩,持續平緩上坡,大約一小時多一點便接觸到積雪。再往上一點,積雪越來越多,積雪下植被鬆軟踩踏不是很實,於是便把徒步鞋換下,穿上雪靴,穿上滑雪板,貼上止滑帶爬升。

那個不是很明顯的尖尖便是大菠蘿山的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山體呈碗狀,坡度並不大,非常適合登山滑雪。但是這種地形在積雪非常多的時候很容易形成雪崩隱患。

低處的雪較溼且黏,但是慢慢走到高處便開始粉起來。因爲前兩天剛下了一場不大的雪,新雪被太陽照射後時不時會有特別小規模的雪崩發生,積雪向下滑動十餘米便停下來了。所以其實不管地形,積雪情況如何。在野外滑雪時必須要攜帶雪崩急救裝備:雪崩信標探針,雪鏟,最好能有一個雪崩氣囊揹包,以備不時之需。

越往上雪坡越陡峭,在穿雪板轉彎的時候越來越多地需要使用“踢板轉彎”(Kick Turn,我會在後續的登山滑雪的文章裡詳細介紹一些雪板攀登步法。)大約兩個半小時後,我們到達山頂,將Splitboard拼起來切換至滑降模式就開始霍霍啦!這時其實能夠遠遠看到Fitz Roy,但是由於一直有一大朵雲擋在中間,一直無法近距離窺得它的真面目。

大菠蘿山的頂峰並不陡峭,可以踩着雪板一直Tour到山頂,不需要其他形式的攀登。稍作休息便開始滑降。

我們一共攀登了兩次,直到第二次覺得天色稍晚,而且腿實在是累的不行了,便決定一直滑到山底換鞋處。山體下半部分的積雪略硬並不時有硬雪塊影響滑行。越往下越艱難,最後幾乎是在有一些積雪的灌木叢和草叢中勉強向下蹭,爲的是儘量到達沒有積雪的地方換鞋並快速回到步道上。

回到鎮上已經下午6點多了,太陽早已西沉。一天折騰下來,大致摸清楚了巴塔哥尼亞的雪況:初春的降雪量有限,在高處雖然積雪很多已經受熱變得緊實但是表面依舊有一層不厚的粉雪,非常適合新手第一次嘗試滑雪登山和野雪滑行。

Cerro Madson麥德森峰

Cerro這個詞在西語中等同於英語裡的Mount山峰的意思。從地圖上看,Cerro Madson幾乎上是看Fitz Roy天際線的最佳觀景點沒有之一。它就像是在歌劇院裡第一排座位正中心的那個位置,整個Fitz Roy Massif就正正地,毫無遮擋地在你眼前。光看地圖,這座山峰就完全吸引了我。Manuel說,有許多Fitz Roy天際線的照片都是在Madson上拍的。

在夏季,Cerro Madson吸引了衆多徒步遊客前來,攀登路線也是簡單的Scrambling(徒步,需要手腳並用攀爬某些岩石)。但是到冬季,則幾乎難覓遊客的蹤影。大部分遊客只會到山下的Laguna Los Tres(三湖,由三個高山湖泊組成)。就算如此,去往Laguna Los Tres的徒步路線也需要耗費整整一天的時間,且徒步的路況也不是很好,小徑上全是冰,沒有冰爪或徒步用的鞋釘很容易滑倒受傷。而在冬季需要攀登Cerro Madson,需要在山下的Poincenot Camp露營一晚。

需要露營則代表揹包不會輕。除了需要帶滑雪板,還需要帶露營裝備:睡袋防潮墊,帳篷,食物,燃料,爐頭等。外加Madson頂峰並不像大菠蘿一樣是平緩的雪坡,需要穿冰爪進行1-2個繩距的短攀,所以還要帶繩子,冰爪,安全帶,冰鎬。一想腦子就大了,這揹包得直接往30kg去了。但是衝着Cerro Madson特殊的位置和期待中的美景,也必須要去呀。

從大菠蘿山下來,立即回去看天氣預報。預報說有接下來兩天都有短暫的降水,那麼意味着山裡就肯定要下小雪了。時間上我並不着急,天氣不好可以在鎮子上呆着,這樣也有時間休息和準備,等待好天氣。

誰知第三天上午,Manuel來我住的客棧把我從牀上拉起來:咱們下午就出發,我剛看了預報,這兩天天氣都很好。於是我們快速整理東西,午飯後便出發。

滿地的東西,Manuel正在分裝吃的以分散負重

從鎮上到Poincenot Camp需要先開車40分鐘到小徑起點,然後揹着雪板負重徒步3小時。好在一路都是起起伏伏的,並沒有很持續的爬升,所以除了腰和肩膀被壓的有些痠痛以外,倒還算輕鬆。

因爲我只帶了一個30L的雪崩氣囊揹包,結果所有佔地方的大件都得掛在揹包外面晃晃蕩蕩。

路過Glacier Pledras Blancas,Manuel告訴我,他小時候記得這個冰川延伸得很遠,現在看上去雖然還很壯觀,但是和以前相比也已經退化得不像樣子了。氣候變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冰川的。

到了露營地,把帳篷支好,擡頭一看,發現Fitz Roy被雲團遮住了。這讓我不得不開始擔心第二天的天氣。而Manuel則悠閒地開始泡起了茶。這麼重的包他竟然把他的小茶壺-一種阿根廷特有的叫“馬黛”的用葫蘆和皮革做成的茶壺給帶來了。一手拿着馬黛茶壺一手拿着保溫壺,用帶有濾網的吸管喝起茶來。

聽說區別阿根廷人和歐洲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有沒有一隻手夾着保溫壺,一隻手攥着馬黛茶壺。阿根廷人去哪都要帶着馬黛茶,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晚飯後早早睡下,但是卻久久難以入眠。除了擔心天氣以外,還有我的睡袋明顯不夠暖。我的睡袋舒適溫標只有攝氏-5度,顯然外面的溫度遠低於這個溫度。但是似乎這麼多年的登山露營,無論冬夏,我似乎就沒有一次睡得好過,所以也見怪不怪了。

凌晨四點我們摸黑起牀,簡單燒水衝了一點麥片和餅乾作爲早餐,便收拾裝備出發了,爲的是能在日出時分趕到之前說的Laguna de Los Tres高山湖。

我其實特別喜歡這種Alpine Start的感覺(Alpine Start可以簡單理解爲摸黑起牀登山,因爲上午天氣往往更穩定,下午容易變天,登頂後可以早早下山)。在滿天繁星下一點點向上走着,期待着地平線下的太陽漸漸升起,迎接黎明第一道曙光。

老天爺果然很給面子,從帳篷裡出來,看到天上完全無雲。大概一小時後,天空泛起了魚肚白,Fitz Roy也漸漸在深藍色的背景中露出了她的輪廓。到了Laguna de Los Tres,我們停下來休息。正當我想卸下揹包,Manuel突然喊了一聲“Bowen, it's coming out!". 我轉頭一看,日照金山。

"One of the best moments of my life."

和我們一起的還有一隻小鳥

我們等到太陽把整個Fitz Roy Massif照成橘紅色,纔給滑雪板貼上止滑帶,塗上防曬霜,踩着雪板繼續攀登。

從Laguna de Los Tres往上,由於之前的輕微降雪,積雪明顯比大菠蘿山要厚一些,翻過一個小山包,能看到Cerro Madson就在眼前

上圖左側便是Cerro Madson,可以看到山頂是裸露的岩石。繼續往上攀登了兩個多小時,坡度一直保持在25-30度左右。到達積雪的最頂端,脫下滑雪板和揹包,將不需要的裝備留在雪坡上,在雪靴外穿上冰爪,手拿冰鎬,繫上繩子開始攀登頂端岩石部分。

Cerro Madson的頂峰面積狹窄,只能容納一人站在最高點。但是背面的景色是無敵的。Fitz Roy毫無遮擋地盡展眼前。

我們選擇了坡度更陡的雪坡作爲下山滑降路線。整個雪坡全是新鮮的大粉雪,我們兩個人把整個山都承包了。要高潮啦...

下山後回頭望去,上升的Z字形和下降的滑行的痕跡清晰可見。Manuel用的是雙板,轉彎半徑比單板要小得多。

我們和之前一樣,用雪板儘量走有雪的地方向低處走,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避開再去走那條結滿冰的小路。此時已經是下午,可以零星看到有徒步的遊客踉踉蹌蹌地在溼滑的小徑上努力向上走去高山湖。我們從他們旁邊的積雪滑過。到實在是滑不了的時候,我們坐在小徑旁的石頭換鞋脫板子,不少人問我們“這地方也能滑雪?” 滿臉驚訝的表情。

飛速回到營地,飛速拆帳篷,飛速打包,貫徹Leave No Trace無痕山林準則,然後飛速下山。

後記

在阿根廷登山/徒步/登山滑雪安全

從事任何戶外運動,安全永遠是放在首位。國內“驢友”“登山愛好者”受困的新聞屢見不鮮,很大的原因是因爲對自己的自身能力估計不足,對裝備,體能,環境缺少最基本的知識。野外環境,所有風險都需要自己承擔,即使聘請了專業嚮導,也需要清楚自己是否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充分考慮種種因素: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任何戶外運動都需要遵守這些準則,無論什麼形式,什麼強度。

天氣:我十分清楚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天氣的不確定性,所以只在天氣允許,聽取了專業人士建議的情況下進山。使用專業的天氣網站,而不是靠手機的天氣預報,例如Manuel就使用了一個專業的天氣預報網站,並學習怎麼讀懂這些天氣的數據。

www.wetterzentrale.de/en/

救援選項:阿根廷整體經濟狀況並不如北美和歐洲,在緊急情況下的救援資源匱乏。在巴塔哥尼亞地區也沒有專業的救援機構和機制,無法做到緊急撤離,也缺乏緊急醫療資源。在El Chalten有少量駐軍,但是並沒有直升機。導致在巴塔哥尼亞地區從事戶外運動都會有潛在風險。所以一定聘請專業高山向導和做最保守的決定。如果真的出現緊急情況,索性El Chalten距離El Calafate只有2個半小時車程,也不至於太遠。

冬季運動與雪崩安全:冬季在山區進行戶外運動,除了擁有合適的裝備和足夠的禦寒衣物,還需要了解最基本的冬季運動可能存在的風險。登山需要至少了解基本裝備穿戴和使用,熟練掌握在滑墜的時候如何緊急制動;野外滑雪需要了解降雪量和潛在的雪崩風險並攜帶雪崩安全設備;瞭解地形:滑降路線上是否有可能有冰川裂縫,結伴而行,這時候有一個嚮導或知識全面的夥伴就顯得很重要了。

Manuel你這麼猥瑣地笑什麼!?

裝備建議

阿根廷因爲全境沒有滑雪場,但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卻擁有無與倫比的雪坡和大量的處女雪(不要邪惡!),所以自然成爲了AT/滑雪登山的天堂。

所以基礎的登山滑雪裝備也是需要的。有部分東西我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過:

我攜帶的部分裝備僅做參考:

分裂單板+Karakoram Prime固定器套件

Thirty-Two Jones Touring專用靴

G3止滑帶

雪崩揹包,內含信標、雪鏟、探針

Black Diamond Vapor頭盔

Von Zipper雪鏡

Arc'teryx無邊毛線帽

Arc'teryx Rush Gore-Tex滑雪服

Arc'teryx Theta SV Gore-Tex褲

Arc'teryx Procline Hoody保暖棉服

Arc'teryx Stryka滑雪連帽衫

Arc'teryx Rush Glove手套

Petzl頭燈

Black Diamond摺疊滑雪手杖

和歐美國家相比,比較高質量的戶外運動裝備在阿根廷境內較難獲取,租賃的選擇也非常有限,往往並不能租到能夠信任的裝備。所以如果要在阿根廷參加戶外活動,最好能夠儘量從國內帶好自己的東西和備用的工具等。

儘管我並沒有去過南美洲的其他國家,也沒有感受過南美洲這篇廣闊的土地其他的驚喜。但是我依然決定來到巴塔哥尼亞這些創造了無數傳奇的地方,在一個沒有滑雪場的國家來進行一次不知道應該期待什麼的滑雪探險。

Fitz Roy在面前被陽光灑滿,也成爲了我人生最珍貴的回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