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雪場 單板玩家解鎖登山滑雪裝X之道

Be Advised:

這是一篇滑雪裝X進階帖,如果堅持看完,一個全新的滑雪世(da)界(keng)也向你打開了大門。

登山滑雪Ski Mountaineering

這項玩法,名思義就是爬上山然後滑雪下來。從英文字面Ski的意思看更像是雙板專利,貌似跟單板沒什麼關係。因爲登山滑雪這項運動本身也起源於登山運動,而雙板在歐美國家有着更好的羣衆基礎和更適合陡峭坡度滑行的特點,所以自然而然這兩項運動結合在一起了。

在歐美國家的登山愛好者中,也以滑雙板佔多數。持有國際高山向導證書的高山向導在取得證書前也必須先取得雙板滑雪嚮導證書(Ski Guide Certification)。原來在北美讀書的時候身邊小夥伴也都是雙板選手。而單板(Snowboard)的發明遠晚於雙板,而且由於單板的身體姿態的特殊性,在陡峭坡度上的滑行難度也比雙板要高,所以單板似乎更適合在雪場玩玩,就算去滑野雪也是鑽鑽小樹林。要滑大山那得多難啊!?

作爲一個滑單板的登山愛好者,我的內心是拒絕的

因爲不會滑雙板,我只能在滑雪場一遍遍地刷雪道,還得躲着雪道上下餃子般的人羣(對,你肯定也一樣),看到道外的野雪總會想去霍霍兩下,然後開始意淫又幹又粉的沒人滑過的野雪。看過那麼多牛逼的滑雪電影,最壯觀的畫面總是大神們從雪山上一滑而下,換刃的時候切出一大片鬆軟的雪花。

直到有一次在美國俄勒岡州登著名的胡德山(Mt. Hood),路線大部分都是固定坡度的雪坡行走,登頂後走下山足足花了我3個小時。在山下碰到一個滑單板下山的哥們,他說從山頂滑下來,全程15分鐘。我瞬間就震驚了,單板也行!?

爲什麼要用單板登山滑雪

當然是裝逼啊,魂淡!(喂喂喂說什麼大實話!)想想,整座雪山都是你的,你帶着雪板登上山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最後一滑而下,rip新鮮的powder,想滑哪就滑哪,想想都要高潮了。理由夠充分了嘛?

9月在阿根廷Splitboarding

我之前也一直認爲登山滑雪是大神們的專利,跟我沒啥關係。仔細研究下來,其實發現並沒有什麼難的。其實只要願意,也一樣能玩,前提是滿足這些條件:

能夠舒適地滑下大部分國內滑雪場的黑道

有一定的道外野雪的經驗

經常鍛鍊,體力足夠,耐力不錯,願意爬山

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願意嘗試

那麼哪怕沒有任何登山經驗,都能夠去嘗試登山滑雪說得夠明白了吧?

分裂板登山Splitboarding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種特殊的單板:分裂板Splitboard。分裂板也是本世紀纔出現的,瞬間就解決了單板登山滑雪的問題。首先,分裂板是一種特殊的單板,長這樣:

我自己的分裂板Nitro Nomad+Karakoram Prime Straightline固定器

這麼一看其實就是一塊從中間切成兩半的單板。但是跟普通單板不一樣的是,分成兩半以後,整塊板也是有刃包圍的,固定器的安裝孔位位置也與一般的單板有差別,所以並不能單純用電鋸把一塊單板改裝成分裂板,普通單板的固定器在分裂板上也無法使用,需要使用專門的分裂板固定器(Splitboard Bindings)

右側爲分裂板,板子中間的分裂處也是有邊刃包圍

分裂板分爲兩種模式

滑雪模式(Ride Mode)/行走模式(Tour Mode)

兩種模式共用同一套固定器,但是固定器的擺放位置不同,所以在板面上有分別有滑雪模式和行走模式兩套固定器底座

左圖爲滑雪模式,中間裸露出來的對稱的兩對小玩意是行走模式的底座

右圖爲行走模式,此時固定器像雙板一樣被分別安裝在兩塊半板上,鞋尖固定,鞋跟不固定,方便腳進行前後運動

圖片來源:Karakoram Splitboard Bindings

行走模式Tour Mode下固定器的運動。腳跟處的那塊黑色的玩意是擡升墊板,可以根據坡度不同調整腳跟的高度,儘可能保證腳底一直都在水平位置,使得爬升更輕鬆。

要滑野雪,世界上除了少數幾個天然降雪量極大的地區的滑雪場可以坐纜車上去然後滑道外野雪下山以外,要去到真正沒人滑過的大粉雪,有些開發成熟的地區例如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是可以通過直升機雪地摩托或雪貓作爲運輸工具。但是並不是什麼地方都有直升機或雪貓或雪地摩托的(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窮),所以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去。其實如果能有正確的指導和正確的動作,掌握好步幅節奏,爬升是沒有想象中的累的。

1.踩着雪板上

圖片來源:Karakoram Splitboard Bindings

就像雙板的姿勢一樣,把雪板分開,並列擺放,固定器放在行走模式,一步一步地走上去。

之所以要踩着雪板上,是因爲在雪況較鬆軟的情況下,雪板的面積足夠大,可以分散體重,不至於陷進雪裡。在雪況較硬的時候可以穿單板靴,鞋底裝上冰爪,揹着雪板上升。

這時候肯定有人要問了,這樣踩着雪板不會往下滑嗎?如果只是板子的話當然會!所以我們需要在板底貼摩擦皮(Skin),就是下面這樣的。

摩擦皮是人造反毛皮製成,底部是單向針狀毛,與雪板接觸的那個面自帶黏性,通過固定扣和黏力固定在雪板底部。雪板向上移動的時候,摩擦皮的毛是順的,雪板能夠輕鬆在雪面向上移動;當需要換腳,雪板有向下的趨勢的時候,摩擦皮的毛是逆的,能夠抓住雪,阻止雪板向下滑動

摩擦皮底部的反毛。另一面爲了保護黏性用塑料紙貼住

在遇到雪準備爬升的時候,找到適合穿雪板和鞋子的地方,把雪板分開,固定器裝到行走模式(Tour Mode),貼上摩擦皮,確保摩擦皮完全貼合雪板,方向正確。Then you are good to go!

2.另一種方式是揹着雪板上

揹着雪板上一般有以下情況

上山路線陡峭,下山從山峰的另一面滑降:一般這種情況,上山路線都屬於技術攀登路線,需要使用冰爪和冰鎬等攀登工具,要求較高,我們在此不做討論

雪鞋爬升(Snowshoe):如果穿雪鞋,則可以攜帶普通滑雪板進行攀登,但是雪鞋因爲沒有可以滑動的特點,在攀登時候其實並不省力,更適合短途的或小樹林裡的野雪情況

但是這裡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雪板和固定器一般都重達十幾公斤,雪板在你的肩上時間越短,對你來說越輕鬆。

如何開啓滑雪模式?

稍作休息,吃點乾糧喝點水,把保暖衣服加上,你就可以開始變換滑雪模式(Ride Mode)了。

清除殘雪

把摩擦皮撕下來,對摺後妥善放進揹包

把固定器從行走模式拆下來

把板子拼起來,扣好板頭板尾固定扣

把固定器裝在滑雪模式的固定板上

搞起!!!

注意:一定要注意下山的路線,別像在滑雪場一樣滑太快,否則很容易滑到山的另一個坡上結果滑不回去了。

和所有在野外環境從事戶外運動一樣,安全問題需要格外注意。只有安全回家,才能繼續玩下去。這裡我簡單說明以下幾點:

雪崩安全:

這是野外滑雪(Backcountry Skiing & Snowboarding)都需要注意。所以進行滑雪登山的時候,無論雪況如何,都必須要攜帶雪崩三件套設備:信標(Beacon),探針(Probe),雪鏟(Shovel),並且知道如何使用和測試

如果有條件最好能帶一個雪崩氣囊揹包,氣囊揹包可以幫助你浮在雪面上不被壓下去。當然你永遠都不希望自己有機會用上它

以上裝備沒有的話可以在當地戶外用品店借或者租,不會用的話先向專業人士請教,並且在上山前和同伴互相測試信標是否工作正常,有沒有電。但是務必要攜帶。(如果有空最好可以去參加一個雪崩安全課程,有很多向導公司都提供這項課程)

上山前測試信標是否正常工作

地形路線信息

初到一個地區,事先需要做好足夠的功課。但是往往由於這種類型的信息(山峰情況,線路信息,降雪量等)不總是能在網上找到,就算能找到也可能是以當地語言出現,所以信息獲取較麻煩。沒有足夠的信息,你根本不知道哪座山適合自己,難度如何,風景怎麼樣。

最好且最安全的方式是聘請一個當地的持證登山向導,你可以跟他討論你的目標和對行程的期待,嚮導們都會提供準確且有用的信息。而且其實聘請經驗豐富的持證嚮導的另一個好處也在於他能夠教你很多很多實用的知識和竅門。但是聘請向導並不代表你能百分百安全。畢竟在野外環境,你需要爲你自己的安全負責。

這時候又有人要問了,嚮導去哪裡找?一般我都會直接搜索目的地當地的嚮導公司。但是另外我推薦大家一個網站:這個網站集合了世界各地的戶外運動向導的信息,並且可以直接在上面與嚮導聯繫。戶外活動從普通的徒步到高難度阿式攀登。當然前提是你的英語得過關。

瞭解自己的能力 Know Your Limits

鍛鍊身體;攜帶合適正確的衣物和裝備;對自己的水平有清醒的認識;用常識想想,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永遠做最保守的決定;

總結 Wrap up

敲黑板劃重點啦!小白入門Splitboarding,需要以下裝備:

分裂板及分裂板固定器 Splitboard+Bindings

摩擦皮 Splitboard Climbing Skins

登山杖(雙板滑雪杖)Ski Poles

一個外側有綁帶的登山揹包 Backpack w/ ski straps

雪崩安全裝備 Avalanche Safety Gear (有最好)

常規滑雪裝備:靴子,頭盔,雪鏡滑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