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官方禁聲!車諾比29週年 首次揭開白俄災區真相

臺灣獨立記者廖芸婕影像工作者龍吟深入白俄羅斯,做出專題報導。(圖/取自遙遠人聲網站

國際中心整理報導

426車諾比核災經過29年,人們被迫搬離家鄉白俄羅斯吸收1986年的70%輻射塵,是受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但言論自由低、新聞媒體行動受限等原因,至今仍未有白俄災區的完整報導。臺灣獨立記者廖芸婕、影像工作者林龍吟去年二度深入當地,躲避官方禁聲的言論封鎖,透過文字、影像、聲音素材,將讀者一同帶入現場

廖芸婕、林龍吟結合文字、照片、影像、聲音、360度環景等素材,以多媒體網站方式製作全球首次對白俄災區的完整專題《遙遠人聲 Distant Echoes》,該網頁持續更新至2016年車諾比30週年,其報導涵蓋面向中包含,核災倖存者口述史、醫療處境蔬果管制、國際救援、言論自由度、政經困局居民生活紀實、興建中的白俄第一座核電廠等面向。

當地人被迫離開家鄉。(圖/取自遙遠人聲網站)

廖芸婕表示,她想討論的不只歷史核災、當前輻射遺害、未來核電廠,還想記錄家園」的概念資訊不透明的國度、言論不自由的壓抑、回顧歷史及抉擇未來的態度,「而這一切,無非都希望與臺灣的我們產生連結,雖這一次,我把自己的角色隱藏得緊了些,不代表這些遙遠的故事不再讓我想起家鄉的事。」

廖芸婕指出,輻射無色無臭無味,但卻充滿日常生活中,「就像我們用環境營造空間」,希望將讀者帶進現場,「讓白俄人的生命經驗,不只真正深入災區採訪的我們所獨享」。她說,白俄極受掩蓋且將凋零的故事,隱含不同角色處理歷史的態度、面對家園的心念,其毫無選擇的處境、社會不同觀點的矛盾與掙扎,很值得面臨關鍵選擇時刻的臺灣參照。

對於時常被問及立場,廖芸婕認爲,報導意旨並非二元化(反/擁核)的結論式評斷,也不僅僅特重處理科學資訊、數據,而是更期盼透過忠實記錄現場,呈現重大歷史事件背後,值得長年關注的意義

►►►白俄災區的完整專題《遙遠人聲 Distant Echoes》網站

▼廖芸婕、林龍吟透過文字、聲音等素材,做出白俄災區的專題報導。(圖/取自遙遠人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