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取消房貸利率下限 住房交易市場正在逐漸修復

本報記者 王登海 北京報道

隨着房地產市場調控策略的持續深化與精準化,新發放的首套房貸利率也成爲了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手段。

進入4月以來,階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的城市數量呈現出明顯增長趨勢。近期,包括青島、南昌、濟寧、潮州、煙臺、汕尾等在內的十餘個城市紛紛發佈公告,宣佈從4月1日起,將階段性地取消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

“取消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意味着銀行在發放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時,不再受固定利率下限的約束,而是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借款人信用狀況等因素,更加靈活地確定貸款利率水平。”業內專家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拓寬了房貸利率自主定價空間,有利於引導降低新發放房貸利率,從而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房貸利率一降再降

自4月份開始,多個城市已經官宣,階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3月29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聯合下發《關於調整青島市新發放首套住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的通知》,自4月1日起階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各金融機構應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結合本機構經營情況、客戶風險狀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每筆貸款的具體利率水平。

除了青島,山東省內的煙臺和濟寧兩市也緊隨其後,實施了相同的政策。

與此同時,江西省的南昌、贛州、九江和新餘等地也相繼發佈公告,自4月1日起同樣取消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爲購房者提供了更加優惠的貸款條件。

“從市場反應來看,這一政策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到店諮詢的客戶比以往增加了不少。”青島市的一名房產中介向記者介紹,取消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這一政策實施後,確實對購房者的貸款成本產生了明顯影響。對於首次購房的市民來說,可以享受到更加優惠的貸款利率,降低了還款壓力。

事實上,隨着去年5年期以上LPR兩次下調,不少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創歷史新低。

貝殼研究院監測顯示,2024年3月,全國百城首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爲3.59%,二套主流房貸利率平均爲4.16%。這兩個數據均與上月保持一致,但相較於2023年同期,首套利率下降了43個基點,二套利率下降了75個基點。

從城市能級來看,一線城市的首二套平均房貸利率分別爲3.88%和4.29%,二線城市爲3.61%和4.17%,而三、四線城市則爲3.57%和4.15%。

“截至3月底,百城整體二套房貸利率均處於歷史低位,較低的房貸成本以及較快的放款速度有助於推動住房需求入市並加快交易流程,有利於住房交易市場的平穩修復。”貝殼研究院報告指出。

雙向動態調整

記者瞭解到,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政策的取消可追溯至2022年。當年,人民銀行與原銀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通知》,爲符合條件的城市政府賦予了自主權,允許其在2022年年底前根據當地市場情況,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新發放首套住房的貸款利率下限。

在此基礎上,2022年12月30日,央行與原銀保監會再度聯手發佈《關於建立新發放首套住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長效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在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基礎上,建立新發放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長效機制。

根據該機制,對於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連續三個月均下降的城市,可以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

“建立新發放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體現了政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這一機制允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在因城施策的原則下,對房貸利率進行雙向動態調整。這既考慮到了房地產市場的區域特徵,也避免了政策一刀切可能帶來的問題。”業內專家表示,通過有序實現房貸利率政策的雙向動態調整,有效支持了城市政府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此外,《通知》還提到,對於採取階段性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的城市,如果後續評估期內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連續三個月均上漲,應自下一個季度起,恢復執行全國統一的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這就意味着,這一政策調整並非長期固定,而是具有階段性特徵。”上述專家表示,若市場情況發生變化,特別是在評估期內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出現連續三個月環比上漲的情況,相關城市將及時恢復執行全國統一的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以確保政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編輯:王金龍 審覈:童海華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