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銀行將優化考覈與盡職免責制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 上海報道爲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部門持續“放大招”。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談會,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總體部署,交流經驗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會議指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金融部門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深刻領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義,強化使命擔當,精心謀劃、統籌推進、狠抓落實。

一位城商行產品創新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針對每篇大文章,銀行都設立了專門的牽頭部門,由分管副行長等高層直接負責,一方面設立專門的授信額度,支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業務發展,力爭各項業務增速不得低於銀行整體業務增速,另一方面針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在實際操作環節面臨的諸多挑戰,通過完善績效考覈與盡職免責制度,鼓勵一線員工做大市場蛋糕。

記者獲悉,目前,多家城商行也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納入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一面將更多支行改造成“科技支行”、“綠色支行”、“養老支行”等,面向當地中小科技企業、企業減碳環保經營、老年人等不同羣體提供專屬金融服務,一面則加強產品服務創新,持續增強對五大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銀行還需解決多項挑戰,包括如何給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與科技能力精準定價,解決他們的無抵押融資需求,以及如何在銀行內部優化盡職免責考覈機制,鼓勵業務團隊敢於向更多初創期科技企業、小微企業、處於環保技術研發階段的綠色企業放貸。

上述城商行產品創新部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要讓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各項業務順利發展,銀行還需做好三件事,一是與地方政府、產業園區等機構深化合作,因地制宜地推出更豐富的金融產品服務,解決當地養老、科技、綠色環保、普惠等衆多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二是進一步優化盡職免責機制,鼓勵各分支機構敢貸願貸能貸;三是打造專門的服務團隊,向科技、養老服務、小微、綠色環保企業提供涵蓋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的綜合金融服務。

在他看來,此次座談會還着重強調“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做好審貸放貸、資金申報和存續期管理,將央行再貸款優惠政策通過各金融機構精準傳導到各重點領域”,目前他們正研究如何進一步用好央行再貸款政策,繼續擴大普惠金融的涵蓋面,尤其在小微企業認定標準放寬後,他們力爭今年普惠金融信貸增速同比更大幅度增長。

銀行着手完善服務能力

上述城商行產品創新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去年底以來,他們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爲重要的業務發展戰略,不斷傾注更多信貸資源。

“在實際操作環節,我們發現當前科技、小微、綠色企業仍面臨較大的融資難問題。”他指出。具體而言,多數科技企業的發展高度依賴創新研發,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因此融資需求相當旺盛,但與此同時,多數高科技企業屬於“輕資產運營”,創業初期經營現金流偏弱,財務指標也不夠出衆,銀行傳統的信貸評價體系較難發現識別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導致信貸投放覆蓋面相當有限。

這種狀況同樣發生在衆多小微、綠色企業身上,由於缺乏足夠的抵押物與財務數據不夠全面,銀行風控部門往往不敢同意放貸。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部門也注意到這個問題。

在此次座談會上,央行相關部門要求銀行機構一方面需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做好審貸放貸、資金申報和存續期管理,將央行再貸款優惠政策通過各金融機構精準傳導到各重點領域。另一方面需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深入研究各重點領域產業政策、發展動態、經營模式、風險特徵,加快構建可持續的業務模式。

上述城商行產品創新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座談會舉行後,2月28日他們內部也舉行了研討會,圍繞當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養老金融所面臨的某些發展瓶頸,提出新的應對建議,一是將更多支行因地制宜地改造成“科技支行”、“養老支行”、“普惠支行”與“綠色支行”,進一步明確“專業專營、事業部制”的全新定位,實現總分支機構聯動爲基礎的業務管理和展業機制,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更快落地推廣;二是針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的信貸服務、投資服務、財務顧問服務等衆多需求,進一步完善健全涵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體系,力爭做到“憑數據獲貸”、“憑人才享貸”、“憑知識能貸”、“憑投資即貸”的科技金融服務矩陣等。

前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座談會舉行後,總行領導也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做深做強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等產品,擴大對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綠色企業的金融服務覆蓋面,二是能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上述領域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能力。

“爲了更好地發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總行要求今年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的貸款同比增速不能低於今年,且科技企業首貸戶的數量較去年務必明顯增加。”他指出。

優化考覈與盡職免責制度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銀行等金融機構仍需進一步優化業績考覈與盡職免責機制。

記者多方瞭解到,儘管近年銀行紛紛加大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的信貸投放力度,但在基層服務領域,不少對公業務或小微業務客戶經理仍不敢向初創期科技企業、小微企業與處於技術研發期的綠色企業推介貸款產品。因爲他們擔心一旦這些貸款出現“壞賬”,將拖累自己的業務考覈成績。

即便客戶經理願意向處於初創期的科技企業、小微企業與綠色企業推介貸款服務,往往會要求後者提供房產等抵押物,或尋找地方政府背景擔保機構提供增信,作爲信貸投放的重要依據。這令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的服務覆蓋面受到較大制約,不少初創期企業仍被排除在信貸服務門外。

“此外,在養老金融領域,我們也遇到類似操作挑戰,有些老人聽力視力不是很好,客戶經理擔心這些老年人可能會誤解他的意思,萬一發生金融服務糾紛自己容易受處罰,所以也不大敢向老年人推廣養老金融服務。”一位股份制銀行華東地區零售業務人士告訴記者。

針對上述狀況,越來越多銀行都意識到,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優化業績考覈與盡職免責機制刻不容緩。

上述城商行產品創新部負責人向記者直言,目前他們正着手優化科技金融的考覈機制,一方面新增面向科技金融的盡職免責“負面清單”,明確從輕、減輕或從重、追加處理的情形,爲客戶經理積極拓展科技金融業務進一步“鬆綁”,另一方面則針對現有科技金融產品進行優化,將盡職免責要求納入其中。

一家股份制銀行華東地區分行人士向記者透露,爲了推動科技金融業務發展,今年總行決定在統計支行不良額指標時,將1000萬以下的科技金融貸款新生成的不良“剔除”,但前提是相關科技金融信貸業務流程務必盡職與規範。

在他看來,光靠完善盡職免責機制是不夠的。要激發基層業務團隊積極投身金融五篇大文章,另一個重要推手是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考覈權重。

以科技金融爲例,一直以來,由於初創期科技企業信貸業務存在額度小、即期經濟效應低等狀況,基層客戶經理對面向初創期科技企業的信貸業務拓展“興趣不高”。目前,越來越多銀行正着手修改相關考覈機制,一方面給面向初創期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綠色企業的信貸給予較高積分,另一方面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業務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獎勵,鼓勵基層業務團隊積極做大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業務的市場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