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長者猝死和接種疫苗有關?感染科權威:時間點對不上

數名長者在接種後不到24小時就身亡,感染科權威黃高彬則指出,副作用發作和死亡的時間點對不上。(嘉義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阻絕新冠病毒社區擴散,全臺15日起擴大施打疫苗,但短短2天,截至16日爲止,已累計12例長者猝死,有人甚至在接種後不到24小時就身亡,引起民衆對AZ疫苗的疑慮。對此,專家學者認爲,死亡率應該要看「背景值」比較準,感染科權威黃高彬則指出,副作用發作和死亡的時間點對不上。

醫療粉專「美的朋友」表示,11例打完疫苗後死亡的長者,其中2具屍體經過解剖後,死因判定爲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三條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初步可排除和疫苗之間的關係

同時,粉專引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17日上午電話聯訪說法,指出與疫苗有關血栓主要出現在腦部肺部或深部靜脈,但大多在接種後第5天到第16天出現,不太可能打完疫苗隔天就血栓死亡,與近日發生的個案,在接種後2天內就死亡的時間點對不上,「不可能那麼快」。

黃高彬進一步說明,國外也有少數個案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但這是免疫反應所引起,對象幾乎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長者免疫反應差,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形。黃坦言,打疫苗當然有風險,但猝死的機率相當低,國外甚至停了再繼續打。一般來說,可以先觀察同年齡死亡率有沒有偏離背景值、有無慢性病,最直接就是透過解剖釐清死因。

另外,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先不要被數字嚇到了」。從單純數學機率的運算,不論有沒有施打疫苗,每天都會有75位 90歲以上的長者,因不同的疾病往生。當然,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死亡個案是否和疫苗真的有因果關係,仍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