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研究事關國計民生的真問題(創新談)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科學研究既要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羣衆

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研選題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多年來,我國科研工作者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地上,讓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解決了不少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前不久,被農民兄弟親切地稱爲“黃瓜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種專家侯鋒逝世,引起廣泛關注。人們在沉痛哀悼的同時,更對他將畢生心血獻給黃瓜育種事業、讓黃瓜由價高量低的“細菜”走上千家萬戶餐桌的研究經歷讚歎不已。

“黃瓜還弄個研究所幹嗎?”曾有當地百姓這樣問侯鋒的同事。恰恰就是在這樣一個看似“沒什麼用”的研究所裡,侯鋒帶領團隊先後育成三代黃瓜品種12個,在30個省份大面積推廣,佔全國黃瓜栽培面積的80%以上,累計創造經濟效益60億元。侯鋒先生選育的黃瓜品種被裝菜籃、端上餐桌,成爲中國老百姓“想吃就吃”的菜。

在農業領域,這樣的科學家尤其具有代表性。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李振聲,經過數十年的攻關,取得了多項關係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科研成果;“蔬菜院士”李天來、“柑橘院士”鄧秀新等,通過不懈的努力,引領產業爬坡過坎,帶動農民走上致富之路;朱有勇長期紮根雲南瀾滄扶貧一線,認爲“農民院士”是對他最高的褒獎……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科學研究既要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羣衆。把科研引向解決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重大課題上來,可以有效解決目前仍然存在的科技發力不直接、力道不強勁等問題,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在產業融合惠及民生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把科研引向解決與國計民生相關的重大課題上來,把關注科學“真問題”放在首位,能促進科技創新更好聚焦探索未知、惠澤民生,加快扭轉“唯論文導向”“跟風式研究”等不良風氣。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尋找和開闢更多的“黃瓜地”,揮灑汗水辛勤耕耘,把個人的科學追求和職業發展,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偉大事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