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研發“永久光盤”能將數據存儲逾100萬年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新媒體專電;俄媒稱俄羅斯正在研發超級穩定的光存儲技術,該技術能製造出在特定條件下將數據存儲100萬年的新型光盤。俄羅斯先進研究項目基金會激光納米玻璃實驗室主任伊萬·格列博夫塔斯社記者說,這種“永久光盤”的原型樣品已經做好了。

據塔斯社10月27日報道,據格列博夫介紹,研究展現出所記錄數據的穩定性。近似結果表明,在正常保存條件下,數據在這種光盤上能原樣存儲逾100萬年。現在的藍光光盤,據其生產廠家說,能將數據存儲近60年。

報道稱,新型光盤由石英玻璃製成,用飛秒激光技術刻錄。

新型光盤未來有望存儲多達1TB的數據,目前開發者暫定的目標是25GB,與時下主流光盤的容量相當。

格列博夫指出,“永久光盤”的研發目標是創建超穩定光存儲技術的工業標準

格列博夫說:“該項目將建造一個用於記錄/讀取數據的集成硬件和軟件系統,建造記錄/讀取數據裝置的工業模型,研發存儲介質的生產技術。研發工作計劃爲期三年。”

格列博夫表示,俄羅斯先進研究項目基金會激光納米玻璃實驗室認爲,現階段的第一批客戶俄羅斯國家圖書館等國家機構。他補充說:“其他需要長期(50年以上)或永久保存資料的機構也會對這項技術感興趣。這樣的機構有很多,尤其是一些存儲國家機構海量信息數據中心。”

他指出,一些乍看起來與這項新技術沒有多少關係的機構也是潛在客戶。他說:“例如,莫斯科大學推出的 諾亞方舟 項目意在打造獨一無二的生物材料多功能網絡數據庫,需要存儲涉及從單一生物分子到有機體的大量數據。我們在會議上得出結論,重要的不僅僅是蒐集這些資料,還要永遠保存它們,而且要做幾個備份以防萬一。”

報道稱,激光納米玻璃實驗室如今已經制作出“永久光盤”的原型。格列博夫說,科學家們將用於判斷錯誤率編碼效率測試文件存入其中。他補充說:“我們也存入了一些實際數據。”

報道稱,該實驗室也在測試原型光盤的穩定性,以便驗證它們在不同條件下保護數據的能力。格列博夫說:“例如,高溫高達900~1000攝氏度)和急劇降溫(將處於上述溫度中的光盤扔到水裡)測試,可模擬突然起火和滅火。我們還在測試原型光盤對外部環境耐受性,在高溼度、高酸度、高鹼度環境以及電磁輻射電離輻射條件下的表現。”

格列博夫指出,新型光盤耐刮耐磨,聚合材料保護層的存在使對光盤表面刮擦不會影響數據存儲。但如果用錘子敲擊,光盤還是承受不住。

格列博夫指出,“永久光盤”能防止重錄,雖然重錄存在技術上的可行性。他說:“在現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已經展現了覆蓋 永久光盤 數據的技術可行性,但較之在一張空白盤上刻錄,改寫舊盤上的數據要耗費很多倍的資源。因此,我們在超穩定光存儲技術裡不考慮洗掉重錄這一操作。”

格列博夫還透露,不打算在這一新技術基礎上開發閃存驅動器之類的其他工具。他說:“在現階段和可預見的未來,我們考慮的是光盤形式,因爲它最能發揮這一新技術的性能。我想再強調一次, 永久光盤 不是閃存驅動器,也就是說,這不是一種每天得用十幾次的產品。這是一種新型的檔案館。”

(原標題:俄羅斯研發“永久光盤”能將數據存儲逾1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