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她和他 藝術跨界,性別越界

圖、文/ELLE雜誌

PHOTO:ICURA CHIANG, GETTY IMAGES STYLING:BETTY LEE MAKEUP:THINK HOTEXT:DOMINIQUE CHIANG

就在今年,ELLE與「粉樂町」相遇了!

秉持着熱愛時尚、發揮藝術想像的初心,ELLE自2009年起,於每年固定邀請四位當代才華藝術家,和ELLE一起跨界創作《時尚 × 藝術:Art Meets Fashion》紙上展覽專題,擦出創意無限的奇想火花。

而非常幸運地,在邁入第四年的當下,ELLE遇見了同樣熱愛藝術的新夥伴,由富邦藝術基金會連續舉辦八年的「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和法國風格品牌agnes b. cafe L.P.G.,首度嘗試攜手合作,共同呈現「粉樂町特別企劃:Art Meets Fashion–ELLE et Lui她和他」。

在9月初,「ELLE et Lui她和他」將分別以平面紙上展覽和立體空間對話的兩種創作,帶領讀者看見時尚與藝術的另一種樣貌

這個主題由來,在於呼應「粉樂町」今年所提出的「和諧HARMONY」中心概念,象徵不同領域之間的和諧共鳴,進而從時尚趨勢延伸發想出「中性風」和「跨性別」的時尚形象,乃是近年時尚圈不可抵擋的流行熱潮。

男與女的性別界線早已模糊,不僅被打破,甚至融合出全新的和諧風貌。無形中,更加呼應ELLE和「粉樂町」、agnes b. cafe L.P.G. 三方不設限跨領域合作的實驗精神。

因此,今次我們特別邀請四位藝術家--莊雁婷張瑞頻、陳殊裡、阿咧先生,看他們如何形塑拼貼時尚和藝術元素,重新詮釋「她和他」。

透過「粉樂町」的企劃策展和agnes b. cafe L.P.G.提供展覽場地,「ELLE et Lui她和他」更從平面視覺影像跨進臺北城市角落,自9/1~9/29正式於agnes.b cafe京站、微風廣場、信義誠品和臺北101四間分店展出,讓藝術品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氛圍裡,增加彼此互動的可能性,打造無牆美術館!

莊雁婷 男與女,狼與鳥

PHOTOS:ICURA CHIANG STYLING:BETTY LEE MAKEUP:THINK HO HAIR:TING SHIH TEXT:IRIS YEH

優雅野性的狼與柔順的鳥,誰佔上風、誰佔下風?誰又親近王的榮寵?男與女的權力角力街頭上演着。只有冷眼旁觀的變裝皇后,跳脫性別的桎梏,享受越線的樂趣。

創作概念

紐約生活的時候,常會看到在餐廳或表演場所外,一排穿着時髦亮眼的男男女女們,在外面等着或排隊、或隨興站着聊天。通常在這時候都可以看到一個最有氣勢的王,主宰整個局面。

而底下的男男女女,也在進行着權力角力,就像站在蹺蹺板上,彼此互相較勁。

但場景轉到了暗巷,街頭的男女則有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氣質。在潮流的穿着底下,性別是模糊的。最壞的人總是當王,號召着大家一起去做顛覆的事。其他的鳥則扮演着取悅王或在關係中較弱勢的角色

而街頭的同志、模特兒和變裝皇后則是有趣的景象,他們是夜晚最漂亮的動物,展現這個城市流動的慾望。性別在他們身上成爲一個無須定義的概念,美麗是他們唯一的性別。從雕塑世家出走的女孩

很多人對藝術家的印象都是瘋狂、纖細、敏感,但是在藝術家莊雁婷的身上,卻保留了一種很清新的特質,她就像是那種國中隔壁班功課很好的女孩,乖乖上課、乖乖回家,乖乖走大人設定好的路。

殊不知,莊雁婷卻是她家中最叛逆的小孩。「我家裡是從事廟宇雕塑的行業,所以小時候我跟哥哥都有學雕塑、素描,爸媽希望我們以後可以到家裡幫忙。但我都在做怪獸和畫漫畫,從來沒有照爸媽的期望走。」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時,莊雁婷還以爲那裡是一個「有很多喜歡看漫畫的人」的地方。「結果,當然不是啊!」她笑着說。

畢業展時,她扛着用書法筆觸畫的塗鴉作品在校園裡走,當時的駐校作家黃春明竟然跑來跟她說:作品很棒,要加油。這一點小小的鼓勵,讓她努力考上託福,申請念Parsons的Fine Art研究所。

紐約動物衆生相

在Parsons,時尚相關科系和美術系學生在同一棟大樓,每每上下樓梯時,因爲做作品、總是弄得全身髒兮兮的美術系學生,和每天用力打扮光鮮亮麗的時尚相關科系學生,都是一棟大樓裡,兩種極端不同的風景。

莊雁婷喜歡品味這種反差。一個純樸的女孩到紐約,四周的人事物對她來說,都是很大的衝擊。

在紐約14街有許多高樓大廈,有一天在我生日的早上,天空開始下雪,四周白茫茫一片。

從我的房間望出去,每個人都像鳥一樣垂頭喪氣着。

而在紐澤西往曼哈頓的地鐵上,每個人就像站在輸送帶上的鴿子。不過有趣的是,這些人早上死氣沉沉,晚上卻像狼一樣眼睛發亮,準備去Party。」

這些觀察建立了莊雁婷的創作基調—她用動物來表達她所看到的人物個性—狼看起來鮮豔時髦,但在體面穿着的底下,其實也有野蠻獸性的那一面,同時又要維持着優雅有禮。

而鳥則像被逼着上班的中產階級,被生活、工作箝制着,兩眼無神。這座城市的建築就像巢穴,而人是住在巢穴裡的動物。

駐村的啓發

剛進去Parsons的時候,莊雁婷只是一個老師叫不出名字的安靜學生,直到有一次入選村上隆在邁阿密舉辦的Art Fair,才受到老師的注意。

「我第一次看到那些超級有錢人,是怎麼看待藝術作品的。我們這些新銳藝術家的作品,擺在他們的家裡,就像衣櫃換季一樣。貴婦們挽着老公的手說:「這可以搭配我們的廚房啊……這件擺在浴室也不錯。」在藝術市場的boots上站到第一線跟買家接觸,讓她對於藝術品的價值思考,有很大的衝擊。

而在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洛杉磯第18街藝術家特區駐村,跟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詩人、建築師等一起創作,有很大的啓發,可以幫助她靜下來思考。

各式型態的藝術家,有的在純藝術這條路瑀瑀獨行,也有的女人看起來就像媽媽,她一邊教書一邊駐村,把藝術當作一件可以回饋社區的事情。

藝術可以怎麼繼續走下去,莊雁婷還在摸索。但肯定的是,只要一直堅持下去,許多可能性都會發生,而她一定可以像鳥一樣振翅高飛,看到這世界最光明與最黑暗的地方。

阿咧先生他呀她

PHOTOS:HAN CHENG-YEH TEXT:IRIS YEH

愛很單純,愛可以是沒有性別的。就像他他米和她她米相遇了,偶爾有第三者來攪局,但是這第三者是喜歡他還是她呢?他們並不介意,就一起肩並肩看風景吧!

創作概念

這次設計兩個角色,一個叫她她米,另一個叫他他米,一個喜歡擡頭看天空,一個總是喜歡低頭走路;一個害羞,一個喜歡想像,因爲愛,他們相遇了,他們的生活是如此契合,不過偶爾有第三者介入。

這個第三者看不出是男生還是女生,偶爾阻止了他們情話綿綿,也讓兩人疑惑起:「這是甚麼情形? 」不過無妨。他他米和她她米還是一起走着,只是中間偶爾有個它。

透過和ELLE雜誌的合作,阿咧先生希望作品去呈現一種「沒有性別的愛。」愛可以融入在各種形體環境的東西,愛應該是可以很單純的。

至於她他米和他他米走過的場景,則是阿咧先生在浪漫之外,另一面比較灰色的風格。「有段時間很喜歡拍照,喜歡邊騎摩托車邊看景點,那種髒髒舊舊,生鏽卻又充滿歷史軌跡的質感,我很喜歡。」

純真不滅

在盛夏中走進阿咧先生沒有冷氣的房子,我們的汗珠像雨一樣稀哩嘩啦地流下來,但當他的老婆橘喵(也是插畫家)端着水果、蛋糕向我們開心地打招呼,又在一旁熱情地教我們捏陶土的時候,我們不禁覺得:沒有冷氣也很舒服呀!

從他們相視一笑的神情看來,這真是一對幸福快樂的小夫妻啊。

即使目前只有橘喵有固定工作支撐家庭開銷,但她依然支持着他的夢想,讓阿咧先生能夠擁有繼續作夢的勇氣。

是不是因爲如此,阿咧先生的故事才能夠依舊保有如此純粹浪漫的童心呢?

進入插畫小宇宙

小時候的阿咧先生,是個瘦弱的小子,不愛運動,只喜歡宅在家看日本動畫,拿起筆畫東西就可以度過一個安靜的下午。考上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畫組之後,他發現自己其實對水墨並沒有太大興趣,反而常在課業之餘,用黑白線條創作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後來我開始在報紙上有一格格小小的插畫,靠着插畫創作,度過每個月,成爲所謂的插畫創作者。」

阿咧先生總是隨身帶着小本子和一支黑色中性筆,打開本子,就像進入一個自己小宇宙,裡頭都是屬不清的怪東西,打着外星人大戰。

而不論是畫畫或捏陶土,他臉上都有一種拼命傻氣的神情,好像不分出勝負決不罷休那樣。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

從插畫到動畫到電影製作,從黏土一直玩到陶土創作,阿咧先生的風格陸陸續續在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的純粹的童心。

從小時候就一直很喜歡收集玩具的阿咧,把自己的收藏、創作的玩偶,都擺在工作室的書架和生活的角落。

每個公仔的姿勢都經過他細細調整,有着自己的個性、劇情。

每個玩具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好朋友,比如說燈泡頭小女孩和燈泡狗OnOn,是住在垃圾星球的好朋友,圓圓的身體上裝着燈泡,連它們的朋友也會發光。

而胖胖象則是巧克的虛擬好友,只有他獨處時纔會出現。在拍攝與ELLE雜誌合作的畫面時,我們常常看到阿咧先生會跟他的玩偶對話,介紹彼此煞有其事。因爲在他心中,這每一個玩偶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們都是真實而溫暖的存在。

想像力就是超能力

雖然想像的世界很快樂,不過阿咧先生說,有時候,他還是常常望着天空,看着藍天白雲,因爲這樣就可以忘記自己是沒有填飽肚子的人。

然而相看兩不厭的雲朵,常常會給他美妙的回報,他所創造的許多故事角色,有時候來自天空變化萬千的雲朵,有時候是地上一攤攤未乾的水跡,這些抽象的線條,都形成了他的故事。

比起沒有填飽肚子的人,更多朋友常說:阿咧先生是個外星人。因爲他的幽默與無厘頭地思考邏輯,常常不是地球人可以參透的。

冷笑話是他除了藝術創作之外,另一個強項。不過在阿咧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無比樂觀的生活態度—要面對現實的困頓,若不是有這樣強大的幽默與想像力,怎麼能過得去呢?對藝術家而言,想像力就是他最大的超能力。

陳姝裡 CHU-LI CHEN男人女人腦內旅行地圖

TEXT:JUNE HOWELLPHOTOS:JAMES LIN, CHU-LI CHEN

創作概念

我很喜歡旅行、很喜歡畫地圖,工作也經常與地圖相關。因此這次主題「他和她」,就決定以「男人女人腦內旅行地圖」的方式來呈現。

雖然現代社會女權高漲,也有跨性別的意識,但是男人跟女人的基本思維跟大腦結構還是不同,比方說旅行的時候,男生跟女生到達一個新的地點,他們在看地圖及計劃路線時,會如何呈現在腦海中?

爲此我特別去訪問周遭親友,發現男女就是不一樣。

假設今天從旅館出發要到一個景點區,男生的思維可能比較直接,女生雖然會設定好目標跟方向,但是同時喜歡沿途看一下櫥窗,可愛的小店,看到甜點跟咖啡就很容易被吸引,所以女生的整個旅行路徑可能非常混亂,或是很隨機性的走。

其中有一幅地圖很亂的是我媽,她只要出了家門,就會不斷問路該怎麼走,以前她都知道,現在年紀愈大愈混亂,所以我也做了一個表情困惑的女人來代表她。

這次我嘗試運用版畫的方式製作了八幅腦內旅行地圖,並且用輕質土做了九個不同的男人與女人,藉此表達我對男女腦內地圖的想像。

戀戀地圖 延伸地圖想像力

陳姝裡是臺中人,目前是自由創作者的她,以臺中老家爲工作室。由於父母是水電工程師,所以小時候家裡有很多捲筒,裡面裝着爸爸畫的大樓或店家的水電工程圖,某種程度跟地圖很像,或許正是讓她長大後迷戀地圖的啓蒙吧!陳姝裡笑着說:「對!工程圖跟地圖一樣都有某種秩序。」

她談起愛上地圖的故事:「有一次跟姊姊去美國西雅圖旅行,發現美國有一種Estate sale(舊貨拍賣),家屬先將重要東西拿走之後,剩下的遺產拿出來拍賣。

我跟姊姊逛到其中一個人的家裡,有很多世界各國的地圖及登山用具,讓我突如其來有個靈感:『好想把這些地圖作成一個作品。』就開始對地圖感興趣。在英國唸書的時候,也經常去跳蚤市場尋寶,發現有很多老地圖畫的很精緻,開始收藏地圖。」

回到臺灣之後,陳姝裡經常接觸繪製地圖的案子,自己也畫了許多地圖創作。不管是臺中一中的校園、北屯市場或西班牙農地,都成了她的創作題材。

她談到其中一件橄欖田的作品:「有一次在西班牙旅行要找路,我用Google地圖搜尋Granada到馬德里之間路線,中間有一片很大的橄欖田,我不小心轉成衛星模式,發現橄欖田的空照圖非常漂亮,就把它畫了下來,也開始研究臺灣花東與其他國家的農地空照圖。」

原來,地圖也能有這麼多的美麗樣貌跟無限創作的可能性呢!

藝術教育背景多元 養成跨界創作力

談到陳姝裡的藝術養成背景,也同時具備多樣性。高中就讀臺中一中美術班第二屆的她,是男校中少數的女生,每次搭公車時總引人注目,懷疑她是否揹錯書包?

雖然美術班的訓練奠定了她的繪畫基礎,但是升學導向的教育方式反而讓她對美術感到枯燥乏味,上大學決定捨棄美術系,改唸輔大織品設計。

畢業之後她到英國留學,在倫敦藝術大學念視覺傳達設計系,之後繼續在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研究所進修插畫,「在英國當學生需要很主動,一個禮拜只有兩堂課,必須先自己提出企劃案跟教授討論需求後,再由學校提供資源輔助,而非排滿整個學期的課教你。」

這樣的學習模式其實跟出社會之後的工作模式比較像。」她嘗試用布料來畫插畫,多元的背景讓她的作品也充滿了跨界的趣味感。

幾年前,她到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紀念博物館研習木刻版畫,這次也將版畫運用在與ELLE合作的創作中,她說:「我覺得刻版畫的聲音很好聽,刻版畫的過程可以讓我什麼都不用想,一直刻、一直刻。

有時候動腦久了,就很想要作手工的東西,可以讓我很冷靜。」創作之餘,陳姝裡還獨自經營文創品牌「南兜」,今年出版新書《西班牙寫寫畫畫每一天》,未來也希望有機會能夠創作繪本。

張瑞頻 JUI-PIN CHANG水桶人.伊甸園

TEXT:JUNE HOWELLPHOTOS:ANEW CHEN, ARTDOOR GALLERYSPECIAL THANKS:ARTDOOR GALLERY, JUWIN LIU, ALENA CHIMODEL:MOSES HSU, JUNE HOWELL

在伊甸園,蛇誘惑了夏娃,夏娃給亞當吃了蘋果,兩人被逐出伊甸園;但戴上水桶,就分不出男女,誰引誘誰不再重要。當愛情來了,它就是自然的發生了。

創作概念

我所創造的水桶人是沒有性別、不分種族與國籍的中性人。這次針對ELLE「他和她」和諧共生的主題,我構思了「水桶人.伊甸園」的創作,這張作品結合了兩張經典名畫,左邊取材自莫內《草地上的野餐》,右邊則取材米開朗基羅《原罪和逐出伊甸園》。在原本伊甸園的故事當中,蛇引誘了夏娃,夏娃拿着蘋果給亞當吃。

但是如果戴上了水桶,就分不出男女,誰引誘誰也變得不再重要。在我的定義裡,蘋果象徵愛,當水桶人被逐出伊甸園之後,他們不但沒有放棄蘋果,反而帶了更多的蘋果,一個人拉着一串氣球,一個人提着一籃蘋果,快樂地離開伊甸園去散播蘋果、散播愛。

我希望透過這件作品,重新探討蘋果的定義以及男女之間的界線,愛情的發生可以跨性別,當然也不需要很保守,一定要由某一方先開始,當愛情發生了,它就是很自然的發生了。

勇敢單親媽媽 夢境化身水桶人

最近正在瑞典駐村的張瑞頻,依然透過e-mail與skype往返溝通,與意境畫廊及ELLE執行團隊溝通合作,完成了這個趣味與意味十足的作品,也讓張瑞頻遊走世界各國的水桶人,第一次從畫作走出來成爲實體的水桶人。很多人看到水桶人的畫作都以爲作者應該是個男性,沒想到卻是一個勇敢而堅強的單親媽媽。

水桶人的構想源自於張瑞頻的夢境,長年隻身帶着兩個女兒在國外打拼的她,爲了栽培女兒學習音樂,從臺灣到溫哥華又到了英國,異鄉的生活非常辛苦,在女兒面前雖然故作樂觀光明的模樣,內心其實充滿恐懼,對未來也很茫然。

有一天,她做了一個夢……「夢裡有許多小小人從天上下來要打我,我很害怕,就拿了一個水桶戴在頭上,當我戴上水桶就感覺自己變得很勇敢,因爲我看不到他們的危險,他們也看不見我的恐懼。」

醒來之後,她拿起了畫筆畫出了第一張水桶人作品,從此帶領她的人生走進全新的世界。

水桶人不斷地變換成各種形式,在繪畫當中加入了不同的文化、攻佔了古典名畫、各種語言的報章雜誌、各國鈔票…等,「我發現自己就是水桶人,長期壓抑內心的不安與恐懼,以及對愛的渴望,在水桶人的創作中,不斷反覆出現的蘋果,就是愛的象徵。水桶人不管在哪裡都在追逐蘋果,就像愛不斷在世間傳遞着。」

車禍閃念:「難道我的人生只能以女兒爲榮嗎?」

水桶人這個神來之筆,是張瑞頻40歲以後的創作。在此之前,她早年雖然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藝術系,但是看到同學的作品一個比一個厲害,她認爲自己雖有技巧卻沒有創意,可能不適合當畫家。

人一旦有了這個念頭,就會開始說服自己不適合走藝術。大學畢業之後,張瑞頻開始當老師,從教學中才又找到了成就感,決定再到美國加州進修,後來經歷了一次婚姻,生了兩個女兒,開始專注陪伴孩子成長。

直到40歲那年,她在英國出了一場車禍,被雙層巴士撞倒在地,那一刻她眼前一黑,以爲自己完了,後來她被救了起來,但是在那生死瞬間突然閃過念頭。

「我的身體在那一秒鐘差點就結束了,我究竟留下了什麼?我是美術專業科系畢業,已經走到四十歲了,難道人生只能以女兒爲榮嗎?想到就覺得有點不甘心,我也希望自己的媽媽跟女兒也能以我爲榮啊!」

之後她開始重新拾起畫筆,開始畫畫,每當孩子上學之後,她就一個人在畫室不斷地畫着。在水桶人尚未出現之前,她的畫就像寫日記,畫作內容大多是一個單親媽媽在異鄉掙扎奮鬥的過程,同齡的朋友看懂了她的畫作都會掉眼淚。

後來水桶人的靈光乍現之後,她也隨着水桶人的名氣成爲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兩個女兒也從剛開始無法理解媽媽不再那麼專注照顧她們,到後來肯定媽媽的藝術事業,並以媽媽爲榮,張瑞頻談到母女的相處:「現在我在家裡畫畫,女兒就在樓上彈琴。

有時候我畫到滿意之處就會叫她們下樓來看,她們看了就讚美我:『太棒了!』接着母女一起窩在畫室,一起畫圖、聽音樂、談心,累了就喝下午茶,真的很快樂。」張瑞頻也以自己的例子鼓勵女性們,不管到幾歲都不要放棄實現自我!

想知道更多流行資訊,請上WWW.EL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