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長新冠後遺症持續3個月 醫建議電子化評估症狀更有效率

WHO在兒童青少年「長新冠」研究定義爲確診後有症狀干擾日常生活。圖爲家長帶孩子就醫。(資料照/杜宜諳攝)

兒少染疫後出現「長新冠」狀況,不僅影響上學跟人際關係,也讓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在臉書上指出,要研究兒少長新冠或後遺症,如果預期族羣多起來,不要都用紙本問卷,應該「超前部署」用更有效率的電子化評估調查,別讓注意力下降的病人難爲。

姜冠宇表示,WHO在兒童青少年「長新冠」研究定義爲確診後有症狀干擾日常生活、持續12周、3個月,在此之前長新冠的定義有很大的歧異,各項論文都有1%到51%不等的數字。

姜冠宇解釋,定義決策的過程,4月刊登於BMJ英國醫學雜誌,透過三次專家共識會議,得到高度共識,但文章是去年11月底送件、今年2月審覈通過、4月刊登,所以應還沒看到Omicron相關後遺症或長新冠會帶來的改變。

姜冠宇說明,高度共識的定義爲兒童或青少年確診後,症狀持續或發展,不能用另一種診斷來解釋;影響他們的身體、心理或社會福祉;達到干擾正常生活功能,例如,學校、工作、家庭或人際關係:確診後至少持續 12 周,即使症狀在此期間有增有減。

姜冠宇補充,成人長新冠目前依WHO和疾管署所列定義,是3個月後、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不能由其他病因解釋者,而美國有些官方說明,看起來沒在管3個月前或3個月後定義,這份刊登BMJ的英國Delphi決策也沒提及這件事,只強調持續時間。

姜冠宇表示,研究定義應該跟臨牀定義有一些區別,所以臺灣目前出現在追蹤門診的成人,至少都是後遺症,如果由確診高峰在五月來推算,真正要達到長新冠定義的首波族羣,最快在今年八月之後纔會出現。

姜冠宇說明,新冠追蹤門診若不是納入近期出院長者,絕大半都是年輕人與青少年,他們的睡眠和生活表現嚴重被幹擾,且來掛診的年輕朋友也都反應睡眠縮爲2到3小時,但也有少數很快就恢復的案例,也許未來年輕族羣會適用修改後的定義。

長新冠的研究非常複雜,姜冠宇建議,如果預期族羣多起來,不要傻傻的都「紙本問卷」,應該要更有效率的電子化評估調查這些複雜症狀,要注意力受損的後遺症或長新冠的病人完成這些紙本問題,真的很難爲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