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自殺死亡歸咎高樓多惹議 衛福部迴應了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昨指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高,是因爲高樓增加,引發熱議。(示意圖/達志影像)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昨指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高,是因爲高樓增加,引發熱議。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甚至要求衛福部公開道歉、嚴懲不適任官員。今諶立中親上火線迴應,不是每個人都很堅決地想自殺,很多人其實是後悔的,但若選擇了致命性高的方法就沒有回頭路,減少致命性工具的方便性、可近性,是立竿見影的方法。

諶立中表示,自殺的原因是多樣性的,不會是單一因素,有前因、原因、最後的促法因素,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結果。自殺率指的是自殺死亡率,不是企圖率。我們通常認爲個人成長、家庭、社會經濟文化、校園環境等因素,都會導致人的情緒往負面走,出現自殺行爲,根據統計,10~50人自殺,約有1人會死亡,關鍵在自殺方式。

「如果能管制致命性工具,預防效果是立竿見影的」,諶立中表示,致命性工具雖然不是原因,但不是每個人都很堅決地想自殺。很多人發生後是後悔的,但若選擇了致命性高的方法就沒有回頭路。

近年來,心理司推動校園心理促進、輔導等,現也準備和澳洲合作拍短片,教導輔導老師、心理師如何和小朋友談。諶立中說,我也認同這個世代是壓力大的時代,臺灣因爲經濟環境,國家人權的增加,在民主化的過程難免出現過渡現象,例如自殺率增加。

諶立中表示,在東亞,包括南韓、臺灣、日本的自殺率都非常高,經濟上升後,很多壓力跟着來,加上網路世代的因素,網路上的聯絡多於面對面互動,造成彼此的支持度降低,網路上只有打幾個字,跟拍拍肩膀、抱抱他,握握手,跟他說你最近好不好,完全不一樣,「我們會面對這些環境變化的挑戰,管制致命性工具是很有成效的」。

減少致命性工具的方便性、可近性,高樓的管理也是其中一種方式。昨日兒權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委員詢問臺灣的自殺數據,他也純粹從數據分析來回應,這些年青少年自殺率緩幅上升,約增加1、2成,成年人則大致是壓下來。而青少年的緩幅增加,又以近5~10年明顯增多,扣除跳樓因素,就發現數據在預期的範圍內。

諶立中表示,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防治自殺是非常重要的。20年前高樓多在都市地區,例如商業大樓、百貨公司等,管制門禁比較容易,可是現在則是許多住家就是大樓。

媒體詢問諶立中要不要道歉,他誰「說道歉有點太嚴重,我是被斷章取義,只是在回答前面的問題,本來自殺的議題會在昨日下午討論」。他進一步指出,年齡越小的自殺,越是和學校、家庭有關,年齡越大則跟憂鬱症有關,很多精神疾病都18~20歲以上發作,在這之前環境因素較大,例如校園霸凌、親子關係等纔是原因,但是這些因素不能用單一方法介入,例如經濟不景氣導致自殺率高,要讓經濟好轉並不容易,「我們是技術官僚,就從衛生的角度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做,高樓防治是其中一種方法」。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