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虐年近2千件 高達3成5反覆受虐

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葉國偉主任表示,小美的這個案例,不僅僅是兒童遭到性虐待,更爲反覆被性虐及延遲通報的兒童性虐待問題。和無反覆性受虐兒相比,反覆性受虐兒有許多急性身心方面的問題,包括性傳染病(如披衣菌、淋病、梅毒、愛滋病、陰道滴蟲病等)、精神問題(如焦慮、企圖自殺)以及甚至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等,相當令人疼惜。

衛福部統計顯示,過去10年間,臺灣平均每天有5.3件兒童性虐待事件,長庚醫院回顧分析過去前來求診的個案,發現平均年齡只有13歲,最小的僅1歲;且這羣孩子當中,超過35%遭受過一次以上的反覆性虐待,但31.4%事件是在性虐發生1周以上才通報。

醫師表示,孩子會反覆遭虐、不敢言、延遲被通報,常見因爲施虐者是孩子的照顧者,使孩子不敢言,又或者孩子年紀小,不清楚自己遭受的是傷害,因此,針對兒童的性教育、自我保護知識,應從現在國小高年級左右,大幅提早至幼稚園階段。

長庚醫院分析2001年至2010年間,赴兒童急診的18歲以下、遭受性虐待的兒少,發現這91個孩子的年齡平均落在13歲,其中,高達32人(佔35.2%)受過一次以上的反覆性虐待,當中37.5%的孩子有程度不等的身心障礙。在反覆受性虐待的事件中,75%的施虐者是親人或熟人,83.3%的施虐地點多在家中或熟悉的地方,31.4%事件是在性虐發生1星期以上才通報。

研究也顯示,與無反覆性受虐的兒童相比,反覆性受虐兒童罹患的急性精神問題比例高達59.4%、企圖自殺比例達28.1%、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比例達21.9%,其中,37.5%受虐童本身有語言遲緩、癲癇等身障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胡美華表示,孩子之所以會反覆遭到性虐而沒有被及時通報,可能有許多原因,在青少年族羣,常見是因爲這羣孩子有身心障礙、認知或表達能力不佳,而在幼兒、甚至嬰兒族羣,則常見孩子被威脅不能講、或者孩子根本搞不清楚自己遭受到傷害。

胡美華認爲,目前學校教育在國小五、六年級纔開始教孩子性知識、自我保護概念,但臨牀上看見太多年幼的孩子遭到傷害,最小的只有1歲,因此,相關知識的教育應提早到孩子有溝通、學習能力之時,在教育系統應從幼稚園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