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童性侵遭安置惡夢不斷 研究:5成受虐兒「終身罹精神病」

▲12歲女童性侵遭安置惡夢不斷,研究:5成受虐兒「終身罹精神病」。(圖/記者嚴雲岑攝,下同)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12歲的小妮化名)從小失去父親,卻遭媽媽男友長期性虐待,並要求堅守「秘密」,直到2年後某天清晨,上夜班的媽媽回家發現女兒下體流血,緊急送到醫院,才揭露這起不幸事件。雖然小妮緊急被安置在寄養機構,但性侵惡夢仍持續多年。林口長庚最新研究發現,高達5成寄養機構兒少有終身精神疾患,又以3疾病發生率最高。

全臺去年兒少收容人數近3千人,林口長庚兒保中心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黃璟隆教授帶領下,提供桃園地區多家寄養機構的兒少長期完整評估身心照護,今年並針對2011至2014年間的97位兒少身心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其中76位是經社會局安置的個案,21位來自高關懷處遇機構或司法安置的青少年

▲受虐兒不僅傷心生理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受虐兒少就算已被移轉到安全、正向環境,但過去的恐懼或陰影仍可能持續影響身心。高達54.6%兒少有終身精神疾患,高出而臺灣兒童而臺灣兒童精神疾患盛行率32.3%兩成,最常見的爲行爲規範障礙症(22.7%),其次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5.5%)和對立反抗行爲疾患(10.3%),其他還包括憂鬱症與創傷壓力症候羣。創傷壓力症候羣盛行率更高出一般兒少41倍。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暨兒童心智主治醫師樑歆宜表示,在兒童時期,尤其在幼年時期遭到虐待者,不只精神心理層面受影響,生理系統也會受到破壞。包括生長髮育與生理變化、引起長期發炎反應、及破壞壓力賀爾蒙的系統的調節,也就調節許多身體活動,包括主導消化內分泌免疫系統心情和情緒以及能量貯存與消費的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HPA)的回饋控制系統。

▲受虐兒就算安置在安全、正向環境,仍有5成飽受精神疾病困擾。

此外,受虐經驗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也包括大腦的學習功能。在大腦神經系統的生化機制作用下,腦部杏仁核的恐懼反應被過度喚起,負責理性分析的前額皮質功能被抑制,使得兒童青少年專注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降低,變得衝動易怒或是躁動不安。

這項研究結果,支持個案在進入寄養機構時,進行心智科評估與定期追蹤的重要性,並且需要跨團隊的整合介入,才能幫助這些兒少得到適切的身心照顧,該論文已發表於2020年3月的「臺灣精神醫學期刊」。

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黃璟隆教授表示,醫療機構除了通報責任外,後續的醫療身心照護及資源轉介與整合,也是在兒虐處遇的重要任務。因此林口長庚兒少保護醫療中心成立後,即將精神醫療團隊融入整體運作,同時在長庚院方大力支持下,把兒平臺延伸到寄養機構(育幼院)、學校等,以對個案進行後續的整合性服務,幫助這些孩童健康成長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團隊長年致力於兒少保護。